2008-09-10 09:20:00 | 来源:山东畜牧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日前,在山东莒南相沟乡石河村养殖大户胡顺任的生物环保养猪场内,笔者看到,一个个整齐干净的圈舍里几乎闻不到异味,更见不到污水横流。“我们采用的是生物环保养猪新模式,是环保和无公害养殖。”胡顺任介绍说。据了解,这种养殖模式采用生物发酵环保节能养殖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业发展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而且比传统养猪方式具有节省饲料、节水、节约劳力,缩短育肥期,提高猪肉品质等优点,使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如今,生物环保养猪技术正在该县悄然兴起。
为加快推广这项新技术,山东莒南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养殖用地、用水用电、贷款贴息、发展合作组织等方面给予倾斜,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扶持生物环保养猪业发展。该县还抽调技术骨干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及时帮助养殖户搞好栏圈设计、垫料发酵等一系列技术指导。同时,通过聘请高校专家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6期,培训养殖场户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光盘2万余份。截至目前,该县生物环保养殖场已达30余处,在建和拟建150处,发酵床垫料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
这个县还按照“分类指导、稳妥推进”的原则,通过龙头加工企业牵头联办、乡镇兽医站带头兴办、村干部领办、能人带动等形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中小养殖户组织起来,有效引导入社养殖户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生产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快推广进度。目前,全县各类畜禽养殖合作组织已达300余个,年可出栏生猪30多万头。生物环保养猪技术的推广,带动了全县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该县年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78万头、130万头,外调生猪近100万头,被国家确定为“生猪调出大县”,年实现产值18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70%以上,人均生猪收入达到1160元,占畜牧业收入的75.5%。生猪产业已成为该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