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沾化县出台大力发展三大特色产业的意见
2009-03-03 16:24:35 来源:山东畜牧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到:

  为进一步加快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沾化县委、县政府以“沾发〔2009〕4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三大特色产业的意见》,阐述了大力发展冬枣产业、畜牧业、水产业三大特色产业的重要意义,明确了目标要求和发展重点。
畜牧业方面,积极实施畜牧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意见》指出,畜牧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社会系统工程。根据沾化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做到“七加强、七转变”。
  一是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在不断壮大现有养殖场区规模的基础上,加快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速度,突出发展以优质小型肉鸡和樱桃谷鸭为主的肉禽业、以自然养猪法为主的生猪业、以改良肉牛和渤海黑牛为主的肉牛业、以洼地绵羊和鲁北白山羊为主的肉羊业,积极发展奶业,稳妥发展特种养殖业。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搞好区域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创建活动,集中建设有规模、有标准、有特色的优势畜禽产品产业带。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畜禽产品优质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原则,突出区域特色,加强对新建场区的规划把关和对原有场区改造提升的认定达标,依托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实施100万只肉鸡、100万只肉鸭养殖“绿色双百工程”,在各乡镇建立标准示范场,扩大辐射面,带动周围群众发展肉禽业。积极推进专业化乡镇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年内发展肉禽、生猪、肉羊专业乡镇各1个。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建设稳固的大型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形成专业化、优质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畜牧产业带和高效畜牧业开发体系。
  二是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转变畜产品安全监管方式。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检验体系,全面推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实行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饲养过程、市场销售的全程监管,把畜牧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围绕龙头企业重点建设标准化畜禽商品生产基地,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积极开展“三安”技术试点,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
  三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畜牧业,加快推进华渤农牧和华安品牌认证,力促雅士享肉业食品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年内力争引进1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填补我县无生猪加工企业的空白。各乡镇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建设龙头企业,尽快建成一批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规模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突破所有制界限、区域界限、部门行业界限,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加工销售能力,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形式,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互惠互利,实现“双赢”,保障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转变畜牧业资源利用方式。一是积极倡导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积极争取国家扩大内需项目资金,创建秸秆养牛示范县,大力推广秸秆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力争3年内饲用秸秆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二是尽快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积极推进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强对基本草原的监督管理、保护和建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三是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狠抓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坚持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积极推广“畜禽—沼气—农作物”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四是大力推广普及自然养猪法,年内新增或改扩建自然养猪场38家。
  五是加强良种推广和科技培训,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山东滨州洼地绵羊繁育基地规模,存栏能力达到5万只,建立核心原种群、良种繁育群、生产群三级育种体系,健全洼地绵羊良种繁育体系;在普及肉牛冷配改良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生猪改良技术,建设猪人工授精站点10处,加快商品猪生产;依托亦海特种野猪繁育场,建立野猪良种繁育体系,推广杂交改良技术,提高生猪养殖效益。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实行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制度,建立良种饲养登记制度,切实维护种畜禽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广泛开展畜牧科技、生产技能、创新技能培训,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提高科学化水平。年内对养殖大户和规模养殖场区技术人员轮训1次,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轮训2次,普及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
  六是加强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转变畜牧业组织方式。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在肉禽、生猪、牛羊养殖等领域注册成立5个以上畜牧专业合作社。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对接,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积极支持农村基层干部、畜牧技术人员、专业户领办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解决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的问题。规范组织章程,强化行业自律,健全内部管理协调机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七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转变常规应对方式。及时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积极主动地应对可能暴发、流行的动物疫情,努力降低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要认真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不断完善动物卫生组织体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努力做好免疫、检疫、监督、监测、预警、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理等工作,把动物防疫、检疫监督体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宋德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