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3 08:04:34 | 来源:山东畜牧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清晨5点钟,有“北国水乡”之称的山东省桓台县起凤镇的马踏湖畔,由镇政府牵头创办的马踏湖养鸭合作社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鸭农们排着队将鸭蛋过磅、装车,一辆辆装载着新鲜鸭蛋的大货车不断地驶出,一筐筐鲜蛋、“鸭皮”(产蛋少了的鸭)销往天津、河北、浙江、济南等地。正在忙着装车的华沟村养鸭大户宋希财说:“养鸭专业合作社让我们同行不再是冤家,抱团共同来致富。如今,养鸭的饲料成本降低了,鸭蛋卖得价高了。”
马踏湖区现有鸭农500余户,50余万只鸭以豆粕、玉米、鱼虾、苲草为食,蛋质好、营养高。由于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鸭蛋的销售一直是困扰当地鸭农的一个大难题。于是今年初镇政府牵头,联合镇域内近百户鸭农成立了马踏湖养鸭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到外地跑市场,主动送“蛋”上门,把马踏湖鸭蛋推销到了天津、河北、济南、烟台等地,成为当地鸭蛋市场的固定供货点。马踏湖区鸭蛋的价格也从以前的2元/斤涨到了4.5元/斤。以前2元/斤都没人要的“鸭皮”,在浙江的市场上,被分割为鸭头、鸭脖、鸭翅、鸭腿,价格高、销路也非常好,现在卖到了8元/斤。
在起凤镇,以农户为基础,依托产业优势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还有3个,分别是辛泉村兴旺养殖合作社、夏六村蒲草苇编合作社、乌北村白莲藕合作社。
这些专业合作社全部由农民自主选举负责人,建立章程和制度,农民“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并随时可以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配套服务,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解决了单家独户生产难、销售难等问题,开辟了农产品入市的“直通道”,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生产上,合作社定期聘请知名专家,给农户传授生产技术,形成了“技术+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农户通过合作社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适时调整农产品品种,在新、优、精上求突破,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与优势。(张珂 孙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