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0 07:35:48 | 来源:山东畜牧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打造生态畜牧 振兴现代农业
阳信县畜牧局 菅会友
近年来,阳信县抢抓历史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着手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初步建立起了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体系。“十二五”期间,阳信县委提出了打造全国畜牧大县和畜牧强县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契机,通过示范引领、龙头带动、基地建设、合作促进等方式,做大做强了畜牧产业,切实实现了阳信畜牧产业发展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
——资源优势突出、回汉养牛共谋发展
阳信是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肉牛养殖示范县、国家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中原肉牛优势产区、黄河三角洲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山东省优质肉牛主产区、山东省肉牛加工示范基地、黄河三角洲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华北最大的肉牛养殖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阳信县现有回族群众1.6万人,长期以来回汉合作,共同发展畜牧养殖业,养殖、加工企业近几年快速成型。全县常年有6000多名从事肉牛交易的回汉群众活跃在省内外肉牛交易市场,拥有专业运载车4000辆,运销范围涉及全国各地,形成了买全国牛、卖全国牛的庞大体系,年肉牛运销量在100万头以上,阳信已成为辐射全国、华北最大的肉牛养殖、加工集散地,是北京、上海、天津等20多个大中城市肉牛加工企业的定点肉牛货源供应地,牛羊肉产品已占到天津市场份额的50%、北京市场份额30%以上。世博会、大运会、民族运动会期间,广富、鑫源等7家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被列为牛肉产品供应单位。上海元盛、北京富成、华安、河北福华、顺风等国内大中型肉牛加工企业,均把我县作为高档牛肉的牛源基地。
——政策推动、生态畜牧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阳信畜牧业发展的起步之年,在畜牧业发展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以说是在畜牧发展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2011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最为重要的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畜牧业大发展的开局之年。阳信将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高效生态畜牧业。 紧紧围绕全县“拼搏赶超球跨越、争先进位建强县”的总体目标,结合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规范化建设年”和“远学江浙、近学邹博”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大讨论活动,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始终,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主体服务意识,五抓并举,深入开展了“打造生态畜牧、引领农业发展”的党建品牌提升创建活动,提高畜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和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转变。率先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新型发展模式和融合发展机制。着力保持数量优势、提升质量优势、强化市场优势、培植创新优势。强化现代畜牧业科技创新、优化支撑服务、构筑保护机制、提升质量安全、加强调控监管、完善经营组织六项措施,达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畜牧业形势总的判断是以“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为特点的经济欠发达县,发展畜牧业有独特的传统优势、客观条件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是引领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转变,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取得成就令人鼓舞,积累矛盾亟待化解;处在转变关键时期、位于爬坡攻坚阶段;面临诸多机遇挑战、在于乘势而上。
截至目前,全县大牲畜存栏存栏肉牛27万头,羊19万只,猪32万头,禽570万只、肉类总产量7.8万吨、奶类产量2900吨,畜牧业产值11.3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3%。
——标准示范与品牌创建相结合、产业发展潜力升华
畜牧生产标准化是提质增效,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措施。培育了2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鸿安肉牛养殖场、家豪奶牛养殖场)、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华胜肉牛养殖场、超前牧业养猪场、鑫源养牛场)和1个市级示范园区(鑫源养牛场)。40个县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7%。
2011年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创历史新高。在培育了一个中国名牌(广富鲜冻分割牛肉);五个国家A 级绿色食品认证(立辉肥牛、亿利源肥牛、鸿安肥牛、华阳肥牛、广营肥牛);一个山东名牌(鸿安肥牛);两个山东著名商标(广营肥牛、鸿安肥牛)基础上,新增三个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华胜、福安、超前);四个全国优秀牛肉产品品牌(亿利源牌、鸿安牌、鑫源牌、华胜源牌)。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市15家企业被列为世博会产品供货单位,其中我县7家,成为全市重点。
——成功举办牛业大会、畜牧业发展影响力进一步升级
2010年9月27日,第五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现场参观和赛牛会在阳信成功举办,来自农业部、畜牧业协会的800多名领导、专家来阳信参观肉牛产业,对我县肉牛产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滨州市政府为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其中我县获得二等功1人,嘉奖3人,县畜牧局获集体三等功。第五届中国牛业大会赛牛会共设4个一等奖,我县在育肥牛组合相牛比赛中分别夺冠,占全部奖项的50%,在滨州主会场评选了12个全国优秀牛肉品牌,我县夺得4个,分别是亿利源牌、广富牌、鑫源牌、华胜源牌。10月6日,中央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赛牛会实况新闻。全国畜牧百强县这一金字招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特别是肉牛产业成为全国亮点。
——5至10年规划、阳信畜牧产业黄三角一颗明珠
通过绿色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使我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明显增强;名优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逐渐形成;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畜牧业支撑体系更加健全;现代畜牧业组织方式不断完善,初步建立起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至2015年,实现人工种草常年保留面积15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高标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达到100个;存栏奶牛1万头,年出栏肉牛50万头、生猪100万头、肉羊40万只、家禽7000万只。全县新建和扩建大型肉牛屠宰加工企业14家,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60万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2家、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肉禽屠宰加工企业4家,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新建和扩建饲料工业生产企业10家。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50个。
至2020年,实现人工种草、饲料粮常年保留面积3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高标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达到300个;存栏奶牛5万头,年出栏肉牛100万头、生猪200万头、肉羊100万只、家禽1.5亿只。全县新建和扩建大型肉牛屠宰加工企业30家,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6家、屠宰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肉禽屠宰加工企业10家,屠宰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新建和扩建饲料工业生产企业10家。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80个。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体系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控制,常规动物疫病明显减少;无重大药物残留中毒事件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显著提高。阳信畜牧产业成为跻身黄河三角洲大开发第一方阵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