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 16:37:23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一、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畜牧产业。立足汶上芦花鸡、优质生猪等地方品种资源优势,以创建“畜牧特色大县”为奋斗目标,重点发展高效特色畜牧产业,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跨越。一是完善汶上芦花鸡五年发展规划。继续发挥芦花鸡的特色优势,保好种,养好鸡,发展好产业化,力争将汶上芦花鸡保种开发列入国家名录;深入挖掘汶上芦花鸡的历史文化、品牌、资源优势,抓住山东省发展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机遇,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做大做强汶上芦花鸡产业,形成生产雏鸡5000万只,出栏成鸡3000万只,带动育种、养殖、加工、饲料、兽药、运输、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集群发展,产值实现突破百亿元的全国最大的芦花鸡养殖加工产业基地。二是丰富芦花鸡发展模式。在保种方面,采取政府和企业结合的方式,抓好汶上芦花鸡的保种和新品系开发。在商品鸡养殖方面,选择规模养殖场和家庭农场大户进行养殖,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并根据本地的实际特点,推广“林下养殖”、“山地养殖”、“田间养殖”等生态养殖发展新模式,解决土地约束、环境污染、资源综合利用等问题,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三是倾力打造汶上芦花鸡特色产业。加大汶上芦花鸡的品种保护和品系开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广告宣传品牌塑造、市场拉动等方式,与我县旅游开发产业相结合,叫响汶上芦花鸡品牌,做大做强汶上芦花鸡产业。
二、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要围绕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继续组织开展“四级联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要立足主导产业分布,结合地方畜禽良种,独特生态资源等优势,突出现代产业、高效特色、生态安全等创建内容,进一步完善规划、整合资源、强化服务,深入推进区域性整体创建,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园区。要通过示范创建,大力培育养殖模式、标准应用、科学监管等方面的典型,以点带面提升全县畜牧业整体标准化生产水平,力争2014年创建国家级示范场1个、省级 5 个、市县级13个。全县畜禽养殖标准化比重由2012年底的65%提高到70%。
三、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在全县积极推广“田间养殖”、“林下养殖”、“生猪自然养猪法”等生态循环模式,进一步解决因污染带来的弊端,生态无污染养殖达到了“健康养殖、循环肥田”的双效益。要深入推广治污技术,大力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生产、有机肥生产、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备,发展生态环保、循环经济。到2014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比率都达到70%以上。
四、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力度,规范检疫操作规程,使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坚持检疫与“瘦肉精”检测同步。扎实开展瘦肉精抽检活动,对全县生猪、肉牛、羊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场进行尿样检测常态化。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14年度各项防控任务目标。加大兽药饲料各环节的监督,集中对兽药饲料生产环节、经营环节、养殖环节进行专项整治。强化执法联动机制。形成动物卫生监督、兽药饲料监察、畜产品质量安全、防疫、种畜禽等执法互动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同时联合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的执法活动,增强执法力度和效果,始终保持安全整治的高压态势。
五、进一步加强畜牧科技支撑。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培育现代畜禽良种企业,开展畜禽育种、良法推广利用。要依托产业技术体系,整合科技资源,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快畜禽养殖模式、疫病防控、设施设备、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推广,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标准化规模示范场为主体的新型技术推广模式,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加快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抓好良种站的完善和配套,2014年良种站发展到6处,实现全县畜禽良种的全覆盖。使良种奶牛、肉猪、肉兔、肉鸡覆盖率分别到达90%、100%、95%、100%。。到2014年,要确保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
张峰 蔡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