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首届山东猪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
沈贵银:可持续畜牧业所面临的挑战、风险与应对
--农业部农经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14-04-14山东畜牧网字号:[ ]

  我国正处于居民膳食结构加快改善、养殖产品需求持续增长、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升的时期,从现在到2020年,将新增6000万左右人口。同时根据《新型城镇化规划》,到2020年,将会有1亿人进入城镇(市民化)。考虑到城乡居民人均肉、蛋、奶消费水平的差异,根据对未来畜产品供求状况的研究表明,总的畜产品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加快发展养殖业既具有重大意义。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畜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制约增强、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和发展方式转型等诸多挑战;受到市场、疫病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重风险。保证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畜牧产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关键是要实现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资源约束持续增强。一是饲草资源问题。我国饼粕类饲料主要依靠进口。其中豆粕80%要靠进口(2013年进口大豆达到创纪录的6340万吨),玉米也出现自给能力下降的情况。二是养殖用地与饲草用地问题。畜牧业的发展面临着在什么地方养的问题、种草还是种粮的问题。三是劳动力资源问题。以后什么人来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是个问题。

  2、环境保护的压力持续加大。根据2010年调查数据,全国畜禽养殖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5%79%,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5%25%,对城乡特别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2014年起《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部分建在水源地附近的、或者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中小养殖企业将陆续退出养殖行业,同时现有和新建的养殖企业也将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与环境保护的成本。

  3、发展方式加快转型。随着科技进步与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畜牧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大,专业化程度大为提高,由千家万户散养为主的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型。在这个快速转型进程中,对社会化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对金融保险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对疫病等风险的管控更加重要,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二、畜产品生产与消费面临的风险

    1、市场风险。猪周期价格的影响,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出现了“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矛盾。今年以来猪价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下行周期明显加长,对生猪养殖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亏损面不断加大。

  2、疫病风险。疫病一直国困扰我国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如2006年夏季,猪蓝耳病疫情开始大规模爆发,猪价持续快速上涨。2013年和2014年,H7N9流感对家禽业产生严重打击,“人感冒,禽遭殃”。此外,黄浦江死猪事件也对人们消费肉制品带来负面影响。

  3、质量安全风险:某个单一质量安全事件可能引发全行业整体的产品质量风险。如猪肉瘦肉精事件、牛奶三聚氰胺事件等,不仅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事故,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同时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实现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构建畜牧业发展总量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相匹配、畜产品质量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相协调、畜牧业效益与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相一致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1、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一是调控市场。国家发改委在2012年出台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在生猪价格过低或过高时,通过实施收储或储备投放政策等调控市场,保证养殖企业与消费者的基本效益与利益,维持市场的平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展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以进一步稳定市场,当生猪价格处于下降通道时(既低于设立的目标价格时),养殖企业除了正常的销售收入以外,还可以额外获得一定的保险补偿。二是支持生产。多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合作社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补贴、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贴、良种补贴、保费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实施生猪调出大县补贴等,强制免疫补助等,扶持产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尤其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控,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与追溯体系。

  2、调动养殖企业积极性。积极引导养殖企业向规模化养殖、设施化生产发展,提高规模效益与抗风险能力。推动企业依靠科技提高母猪生产水平、降低料肉比,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与管理效益,减少产业风险。积极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垂直一体化,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追溯体系。提升品牌公信力(塑造企业品牌、打造信得过产品)走产品中高档路线等(开展福利养殖、有机生产等)。

  3、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养殖企业大力推广福利养殖,提升养殖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实践证明,在生猪生产过程中推广福利养殖,有利于改善猪肉品质,有利于提高猪肉质量安全水平,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不能处在良好生活状态的畜牧动物,由于其体内的内激素分泌不正常,对于最终的食品质量和产量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在动物生产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福利,为发展中高档畜产品创造了条件。在猪价持续低迷的逆境中,走出一条养殖福利化、产品品牌化、品质优质化、安全有保障、质量可追溯的中高档生猪生产与销售新路子。

  近年来,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委员会一直致力于介绍和宣传中国在农场动物福利保护方面的政策、成就与经验;推动国际间农场动物福利保护经验与信息交流,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动物福利组织间合作;在国内搭建健康养殖生产、加工、采购、销售平台,推动中国特色的农场动物福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目标是期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唤起全社会对农场动物福利的关注,最大限度地创造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环境,让大家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造福民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复制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电话:0531-87198059,如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