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行业发展走势看,肉类进口将是大势,进口替代或将成为国家战略。
前一阶段,双汇从美国进口了几百吨猪肉,业内人士怨声载道,甚至骂声不绝,心情可理解,但如果站在理性的角度,或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肉类进口将成大势,进口替代或将成为国家战略。
(一)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合算
现在美国养猪成本四元多,运到我们国内口岸才七元左右,跟咱们的饲养成本价差不多。受利益驱动,下一步国内大加工集团,必将借全球市场一体化,调整经营战略,一是,由自建自养到扩大进口,然后利用自己国内庞大市场销售网络分销。二是走出去,到国外建基地。国家也支持。这样又省劲,效益又高,何须自己亲为,和乐而不为?
(二)从国家层面上讲,合情(符合国情)
通过进口替代,减轻国内土地资源和环保的压力。咱现在的有限的土地资源都超载了,人都快盛不下了,那还有地方盛动物,现在人病多,动物病多,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大关系。中国成为进口大国已是必然,不要总是带着朴素的感情,去保护民族产业,保护落后。我还敢说,如果我们的产品安全解决不好,如果有商家再利用国人的消费恐惧心理,利用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对进口肉加上一定炒作,就会出现“国人不吃国产肉”的现象。跟汽车一样,不愿做国产车。奶粉就是例子,现在中国奶粉进口量已占占国内奶粉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总之,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进程中,我们应走出“小而全”或“大而全”的农民意识框架,学会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发挥资源互补优势。
二、养猪产业发展模式定位
畜牧业或养猪业,过去是农民的行业,穷人的乐园,现在成了富人的乐园,有钱人投资的热土。国内搞煤的、搞房地产的、搞IT行业的等,还有国外的大的资本涌入。来者不凡,一是所抱的动机不一;二是切入的模式不一,很多大手笔,动辄几万头或更大。结果大企业无有大效益,大企业产生大污染。现在总的感觉养猪行业充满着太多的盲目、浮躁与不成熟等。未来何去何从?模式如何定位?如何抉择?大家一定别忘了我们养猪业,有一个大的使命是参入农业循环的,下一步要从参与有机农业大循环的角度去寻找产业模式定位。过去小循环,养猪攒肥还田,自从这种小循环被打破后,大循环至今没建立起来,种植业依赖化肥,养殖业粪便成了污染,肥料财富成负担。现在中国的粮食60%靠进口,对外依存度太大,长期下去也很危险。国家对此已高度重视,要下决心自己饭碗自己端的问题。要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解决好土壤地力问题,就必须解决好有机农业大循环问题。有道是,“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养猪业的价值要在生态效益,链条经济效益去体现,去综合看待。十八大要求发展家庭农场,所以适合国情的家庭农牧结合型适度规模农场将大行其道。作为有责任的大集团,应成为有机农业大循环的组织者,把弱势群体组织起来,而不是去跟他们分庭抗礼。并且下一步国家扶持政策,也会对适度规模、有机安全的,良性循环的家庭农牧场进行补贴和鼓励引导。
三、在养殖理念和发展理念方面,要端正或强化几个意识
过去说科技是生产力,现在讲理念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好的理念,就不会有好的管理体制和好的人才机制及研发创新机制。
(一)要强化饲养技术创新意识
不要以为这是老生常谈,这方面的潜力和空间是很大的。要下决心解决好“良种不良法”的问题。现在业界有一种说法,戏谑的说法,说许多动物是怎么死的呢?一是“撑死的”问题。二是“药死”的。
所谓“撑死的”其实就是营养过剩。据研究鲜猪粪蛋白质含量为3.5—4.1%,鸡粪为11.2—15%;干鸡粪中含有17中氨基酸,总量达到8.27%。特别是肉鸡配合饲料,几乎有一多半的蛋白被浪费掉。造成养殖成本上升,没有物尽其用,配方科学性问题值得反思!我们目前的现代化养殖技术多引自西方,像现代肉鸡业、养猪业等等都是起源于美国,我们现在的饲料配方也源于美国,为“玉米豆粕型”日粮,注重的是能量蛋白比,特别是注重蛋白的含量。蛋白含量也不是越高越好,高蛋白也应激,也容易中毒。高蛋白还容易造成畜禽消化不良和氨气、臭气浓度大,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多。
其次说说“药死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而目前,我们饲养的畜禽基本是“药罐里”泡着。一是配合料、预混料里大多都隐性添加抗生素等治疗类药物;再一个就是免疫、保健用药程序繁杂、无序。而且多是重复吃药。饲料里面添加了,养殖场(户)不明就里,在日常生产中再添加一遍药物。所以说畜禽从出生一开口吃料就是在吃药。拿药当饭吃。重复用药、过度用药,不仅造成畜禽机体内环境紊乱、中毒,而且造成养殖用药成本比例越来越大。像一只蛋鸡多的要进行45次疫苗免疫,一头哺乳仔猪正常情况下,各项免疫保健费用要在70—80元。
下一步,一方面打破依赖、守旧思想意识,提升对新技术吸纳和创新能力。良种国际化,配方要国情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也养一方动物。老板要亲自抓技术创新,通过内部挖潜,要学会赚自己的钱,不要只注重赚市场钱。二方面,强化过程意识,不要结果导向。要特别端正对中兽医这国宝的认识与应用。中医中包含着道,不仅是术。
(二)强化人性化饲养意识(提升动物福利意识)
大家都是专家,都明白现代养猪法、科学养猪法。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个法:好心养猪法。现在在动物身体的研究上,人们更多的是去关注和研究动物的生理需求或生理问题,很少有人去研究动物本身的心理需求、去考虑动物的“心情”问题。而动物确实是有“心情”的,这点达尔文曾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证明:动物是有喜怒哀乐、恐惧、关爱等“心理能力”的。人们常说的“病由心生”。心力决定免疫力。很多得疑难病的人怎么死的,吓死的和补死的。人一恐惧,免疫力就下降。大病时大补,好东西恰恰都让坏细胞抢去了。许多野生动物得病后,是用绝食疗法自愈的。为什么说仁者寿?简单说,仁者的心胸豁达,与人为善,不惑不忧,心灵时常保持愉悦状态,心为主宰,统领五脏。心善了,细胞善了,血液善了,善的生命能量场,阻碍邪气入侵。人和动物同道,人是高级动物。动物与人一样,成长也需要好心情。
现在大家养猪,一直在用心机算计猪,而不是用心善待猪。如在用料上,有七毛的,你不会用八毛的;再如一个猪栏能养十一头,你不会养十头,你考虑的是效益,而不是它们不住的空间舒适度,你自己知道住的空间大一些,不知道猪也喜欢;还有你对猪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一个念头,盼着猪速长、快死,拿命给你换更多的钱。你的这些念头或想法,猪都知道,你相信吗?有道是,世上万物皆有气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的气场或磁场是想感应的。每个人是一座发射塔,什么样心态,会形成什么样气场,就会向外发射么信号,人与人之间的一见如故,是气场相和。丑男人娶美妻,是因气场和,而不是貌配。鲜花不是插在牛粪身上,而是长在牛粪上,因为牛粪有营养。日本人江本胜做水的试验,对水说赞美的话或说不中听的话,显微镜下看,其所形成的结晶体形状是不一样的。不用说人与动物之间。人的念力(起心动念)是有能量的,是有因果的。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猪或鸡知道你的发心,没安好心,就会逆反、反抗,不好上生长、长病等。动物报复人类的最好方式就长病,让你破财。有一养猪场老板猪养得好,问起养猪经是什么?他说:爱猪!一个爱字能化百病。他抱着小猪仔照相,显得比抱着儿子都高兴。还有你观察一下老太太养宠物好,源于她视宠如子孙。还有国外倡导动物福利,善待动物、尊重动物。与人的道理一样,尊重人,人会好好干活;善待动物,动物也会好好生长。不要用工业概念养猪,猪乃有情动物,养猪的数量与最终效益是不成正比的。总之,对动物要有分慈悲心。台湾高雄市阿莲区的石安牧场做了一项养殖改革试验,就是让蛋鸡住进“豪宅”,不但有产蛋房、游戏区,还配有特殊的磨爪区、栖栖架等,让母鸡拥有专属的休憩空间,就和“坐月子中心”一样。这个牧场的最后试验结果表明:一是鸡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这个牧场的经理谢文峰说,鸡在宽敞舒适的环境里“心情”会比较快乐,自身抵抗力增强,鸡场的死亡率会大幅下降,而且,鸡只“心情”高兴,产出的蛋也比较健康。
(三)做企业应强化风险意识
在坐的大都是养猪老板,外人看来都是成功人士。真正老板的特征标志,应是有钱、有闲(悠闲自在)。但很多老板达不到,特别是中国的老板,不但是养猪行业的。所以人们对中国的老板有一新定义,何谓老板?在企业中老是板着面孔的人被称之为老板。为什么高兴不起来?累啊!有个成语,叫自寻烦恼。对很多老板而言叫自讨苦吃,自找累受。原因何在?贪心啊!我们讲,干事需要激情,成事则需要智慧。何为智慧?定能慧。慧就是定力。许多老板因定力不够,挡不住诱惑,被欲望给绑架了。表现在:一是做大心而不是做强心;二是喜欢走得快,而不注重走得远。大家都赞叹百年企业或老店,有一些百年企业或老店,在企业伊始也许就没有想过要如何做大,只是用心为大家服务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自然就做大做强了,自然就会长期得到人们的信赖与尊重。
什么是好日子?长久的日子是好日子。什么是好企业?能持续的企业是好企业。现在很多人在做事或投入上,只想好事没有做最坏打算。今年建个厂子赚了五十万,就想明年在建一个会赚一百万。就不想赔上一百万,还能否活下去。日本的稻盛和夫自己创造了二个世界500强企业,在讲京瓷发展时,他说京瓷55年来从来没有危机过,也从来没有裁员过,人家问稻盛和夫你为啥能做到这一步,稻盛说京瓷储备的现金,足够让这家企业什么都不做,正常发工资24年。我们现在很多人反了,一有点钱就像扩张,更有甚者,大肆借钱扩张。存在明显的赌博心态行为。做企业最稳妥的方式,应是风险意识第一,发展意识第二;使命感第一,目标感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