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创建种猪场的思考过程。大家今天下午都谈到养猪业面临着非常寒冷的冬天,大家都预测到未来中国的养猪业一定会经历一次大的变革,我们这次在引种的过程中,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针对未来的养猪变革,到底要改变哪些东西,创新哪些东西,学习哪些东西?这是我们这次引种的思考。
一、行业现状
我们回顾一下目前行业存在哪些问题,才能决定未来如何去发展。回顾2013年,全国一共引种1.7万头,不管是从美国、加拿大还是欧洲,引种的频率很高,单批次引种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一般有500头的,有800头的,像我们一次引1163头是比较少的。为什么引种这么少?我们思考一是资金,引种需要花钱。二是隔离场地。如果引得多,在引种的当地相对应的隔离场规模有多大,这也是受条件的限制。三是用途限制。一个飞机大概载重70吨,在这个重量上规定你引的每头猪的体重是多少。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引种的数量比较少。正因为引种的数量少,给我们今后猪场育种过程中导致了引种-退化-再引种的过程。以引种600头为例,就杜洛克、大白、长白三个品种来说,一般是杜洛克150头,大白300头,长白150头。我们要考虑到血统的关系,每个品种有5-7个系,至少有这么多血酮。相对应的,每个血统至少3头公猪。按这个推算,每个品种每一个家系的群体是比较少的。退化是必然的,可能有些家系及早就退化了,几年以后还面临着再引种的过程。种猪的生产性能随着引种年限的延长而下降。我们在引种的时候,看看种猪在国外是什么样的表现。这次回来以后,对我们的猪隔离结束以后,进行了性能的测定。对母猪进行了生产性能的测定,平均增重在1000克以上。本身引过来的猪的性能很好,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地去选育和提高选育强度,导致我们的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下降。这是一个。第二个是引种不光看群体引了多少,还要看公猪引了多少,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如果公猪引得很少也不行。这是我说的引种退化的问题。
杂交优势问题。我们在引种时,往往会考虑到今后生产需求各品种的数量,往往大白引得很高,这是一个共性。长白、杜洛克就会引得少一些。试想一下这个引种的结果,群体大的选育强的,今后可能这个品种性能稳定或者会有所提高,但是选的少的,品种数量比较少,在今后的选育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最后导致你的猪场三个品种的生产性能是不同的。这个不是单纯地通过有多少肥猪、母猪置换了多少,最后推算屠宰猪应该是多少,每个品种应该是多少,这是理论的算法。实际你真正想创造优良的母猪这个群体,不应该按理论推算做的。如果长白猪60头,怎么选育?达不到今后长白的性能。所以说,正因为这样,好多种猪场出现单品种非常优秀,而其他品种比较差,或者是有我们看不上的现象。如果一个场去引种,你家杜洛克好、你家长白好、你家大白好,你得从三个场去引种。我们国内疾病状态是比较复杂的,都不愿意从许多厂家来引种,都愿意从单一的厂家去引种,但是现实给我们养殖户带来选择的难度。所以,引入的品种绝对不能以今后生产需求数量是多少来决定引种的数量。
选育问题。包括在座的所有养猪场,养猪的精细化程度和国内养肉鸡的机械化程度相比,跟它相差10年都不止。现在养猪场连精确的料肉比都做不出来,没有完整的生产管理档案、生产管理记录,更不要谈信息化管理。由于我们精细化程度不够,只能追求表面的性状指标。包括我们去买种猪也一样,看不到它真实的记录,只能看到表面的性状,比如体型、外贸。但是这一性状并不代表猪的所有性状,它只是其中的一种,不能代表全部。这样的选育就会给我们今后的生产过程带来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有很多专家都讲过了,我不在这里重述。
虚假的性能指标。种猪场所选用的饲料营养水平、饲喂方法与商品场所选用的营养水平是不同的,是完全不一致的。我们猪场营养水平很高,像瘦肉率比较高的水平,蛋白水平比较要高,才能支撑它的瘦肉,能量高没有用,能量变不成肌肉,所以要有很高的蛋白质。中国是一个蛋白质原料缺乏的国家。由于种猪场所选的营养水平比较高,看似你的生长性能各方面还可以,但引入到商品场,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导致不能给商品场带来优良的遗传基因,甚至养几天以后这个猪就变形了,是因为和原来的猪原料不同。种猪企业在选育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你的饲养水平和饲养环境与商品场的水平是不是等同。
种猪企业与商品场的脱节。种猪企业更多地考虑的是你的销售、种猪的外观,而没有考虑到商品场引入了猪以后表现是什么性能,也不能根据商品猪的一些生产性能来指导种猪的育种,这两者是完全脱节的。有时候看似种猪表现很好,但是商品猪表现得并不好,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引种方向不明确。我们引的种猪要改变哪些东西,要改变哪些性状,同时在引种的时候是否考虑过环境气候,中国的饲料原料组成与引种国饲料原料组成是否相同。我们都知道丹麦的猪繁育性能非常好,我去过丹麦的猪场考察过,平均产仔猪14头以上,是很多的。为什么这些猪到了中国没有表现出它优良的性能?首先,中国的原料组成跟它的原料组成不同,所以在引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就举这么一个例子,还包括饲喂模式、养殖条件、疾病状况,等等这些东西都会影响到你引来的种猪能否给我们的养猪业带来好的、正向的东西。
针对我前面提出的疑问和现象,这次我们在选育种猪和寻找种猪的时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二、影响选育体系的经济指标
一是断奶前后死淘率。产多产少是一个方面,死亡率应该是猪场好好控制的,在中国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对于种猪来讲,首先应该选择母猪泌乳性能好的,这是一个主要的性状。如果国内的母猪产仔数还不能达到国际的水平,真能达到国际的水平,现在母猪的泌乳量会出大问题的。正因为我们母猪产仔数不好,泌乳率也就不好,也就维持目前的现状,否则这个现状是维持不了的。一追求繁殖量,就追求它的泌乳量。
二是母猪使用寿命。过去我们强调母猪加大淘汰,对商品猪来讲,母猪淘汰率越高,一个会加大引种风险,第二个会增加淘汰母猪的成本,所以引种风险对所有的猪场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如果引不好,就会使非常好的猪场出现大的问题。
三是市场价格。
四是日增重速度。
五是料肉比。
六是总成本的控制。每头猪所需要的饲料成本的控制,不管母猪的成本、断奶小猪的成本、育肥期饲料的成本都要控制。在我们原料这么非常不发达的国家,我们都不考虑饲料成本,反而在美国这样一个原料资源非常发达的国家,他都会考虑到饲料的成本。
七是每头母猪每年断奶的仔猪数。这些指标是我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考虑的。
举例:母猪更新率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假如你的猪场有12万头母猪,每提高1个更新率,大概损失340多万。如果初产母猪转化为二胎母猪,还没到第二胎,出产一窝以后,你的损失率更高。大家都讲未来的养殖业是一个规模化发展的时代,这个经济性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综上考虑,我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初步定了这么几个原则:第一,必须是合作经营,而不能是买卖关系。我们愿意跟种猪方是合作的、长期的,绝对不能是短暂的。今天在山东开会,我邀请到美国的合作方到我们的会场,我们是长期共赢的合作模式。第二,必须具备全产业链的生产体系。我们选前产业链的的生产体系,绝对不是单独的种猪企业,我要看有没有商品体系、有没有食品加工体系,这样才能对你这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包括养殖的水平做一个综合的评判。第三,必须在种猪本土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三、合作方介绍
我们选择了春溪农场,它是美国麦克斯韦尔食品公司,是美国前十位养猪企业的核心育种群场。它有12万头母猪体系,每年200多万头出栏猪,每周4万多头出栏猪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和指导育种。它的种猪场跟育肥场没有任何的区别,而且饲料都是相同的,它的母猪利用年限能够达到8-9胎。
美国第三方统计公司对春溪农场的品种和美国、加拿大其他的品种做了一个比较,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细讲。最后算出,它每出栏一头猪要比其他公司多赚30美金。
四、本次引种
我们本次引种1163头,其中公猪171头,占整个引种总数的比例14.7%,公猪的引种比例是比较高的,确保了今后的选育方向和选育强度。我们的猪是在平安夜降落青岛机场,在圣诞节顺利进入我们的种猪场。
第一个品种母系长白,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这个品种的猪场,它是泌乳能力非常好的猪。这是它独特的商品猪配套,是四元杂交体系。这是现场屠宰场屠宰以后的肉质(图片),是非常好的,它的猪肉50%出口到日本,在日本是有品牌的。
育种目标。提高泌乳量,减少断奶前后死亡,提高哺育率,提高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降低单位肉成本,以最低的饲料成本生产适销猪肉的猪。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提高种猪的利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