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冯继康谈今年以来全省畜牧业发展情况
2015- 12- 31 16: 13: 02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山东省是畜牧业大省,一直以来肉蛋奶产量稳居全国前列。今年以来,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省认真贯彻农业部、省委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山东省政府网:冯局长您好,畜牧产业是我省大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今年以来,我省畜牧业取得什么样的进展?

  冯继康: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提高畜牧业综合竞争力这一中心,持续深化大省向强省、传统向现代两个转变,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产业基础、高端市场三个优势,不断加快生产、组织、调控、服务方式四项创新,力争实现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安全五个方面同步提升,全省畜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畜牧经济指标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5年,预计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00万吨、390万吨、295万吨,肉蛋奶总产量1485万吨,占全国的10%,连续26年位居全国首位;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9%;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75%、65%,稳居全国前列;全省畜产品加工业、饲料工业、兽药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4000亿元、900亿元、65亿元,畜牧相关一二三产业形成了700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拉动城乡就业600多万人。

  山东省政府网:2015年,我省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推动畜牧产业发展?

  冯继康:2015年,省畜牧兽医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安排,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紧紧围绕 “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个保障、四个动力、五项工作”,促进全省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抓发展转调,实现创新发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实现由分散的小群体饲养向家庭农场、标准化养殖、生态化养殖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生产结构上,加快发展食草动物,突出发展特色养殖;在产品加工上,加快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在区域布局上,进一步推动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加速隆起五大优势产区;在功能开发上,大力发展休闲畜牧业和特色畜牧业,提升畜牧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是抓产业融合,实现协调发展。加快产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养殖环节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产加销一体化做文章,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养殖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畜产品流通业态,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引领畜牧业品牌培育与产业升级,让养殖者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是抓安全保障,实现稳定发展。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集中精力完成胶东半岛无疫区评估认证工作,着力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加快推进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程,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是抓支撑加强,实现持续发展。以良种繁育、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现代畜牧业支撑体系;以检验监测、机构队伍、综合执法为重点,构建现代畜牧业治理体系;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构建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通过加强支撑建设,增强现代畜牧业发展后劲。

  五是抓调控转变,实现开放发展。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注重生产要素投入向注重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转变,从注重全面发展向注重优势产业和区位优势发展转变,从注重政府推动向注重市场导向转变。

  山东省政府网:2015年我省畜牧工作着重抓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成效如何?

  冯继康:2015年根据我们年初的工作安排和指导思路,我们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困境,逆势求进,推动我省畜牧工作再上新台阶,圆满完成今年工作计划,为“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一)统筹谋划,抓好上层设计

  一是配合农业部在聊城市圆满召开了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积极部署山东在现代畜牧业发展方面实现“两个率先”发展目标。2015年6月,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在我省聊城市召开,汪洋副总理对会议召开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会议确定了畜牧业“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即畜牧业要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东部沿海地区畜牧业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山东是“两个率先”叠加的重要省份。会议期间,农业部、山东省政府签订了部省共建山东现代畜牧业示范省战略合作协议。当前,我省正以部省共建协议为指导、以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为目标,全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统筹抓好畜牧业生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重点工作,推动现代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在全省畜牧系统开展大调研活动,通过开展全产业、全方位、全系统大调研,组织大讨论,进行了七项重点专题调研,摸清全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经验和模式,形成全省畜牧系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浓厚氛围和干事创业新观念,明确新常态下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思路和工作举措,形成一批重要调研成果,为制定畜牧业“十三五”规划和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组织编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肉牛肉羊、粮改饲等9个畜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专项工作方案;组织起草了《山东省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谋事,抓好职能转变

  一是积极探索建立畜禽屠宰监管一体化工作模式。通过政府督促、部门协助、系统推进三个渠道全力推动职能交接,截至2015年7月底,全省17个市地、137个县(市、区)全部完成移交,畜禽屠宰管理机构、编制、人员、执法队伍得到落实,依法履职的手段得到基本保障,上下贯通的畜禽屠宰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充分发挥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并入畜牧兽医部门管理后整体优势,全省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以推动畜禽屠宰产业投入、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为切入点,加强局内有关处室、单位配合,做好与养殖投入品、动物卫生防疫、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等管理环节结合(内部监管一体化),与食品药品、公安等部门协调,共同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行为(外部环境管理一体化)。加快畜禽屠宰产业一体化、内部监管一体化、外部环境管理一体化“三化”融合步伐,与社会各界工作支撑等方面的对接联系,尽快建立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内部协调、部门支持、社会关注三方面相互支撑的运行机制。

  二是切实推进金融扶持畜牧业政策创新发展。2015年省局与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分别签订《山东省银行保险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兽医卫生监管服务合作协议》,加强三方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与金融保险政策的有效衔接机制,提升金融保险服务畜牧业发展和兽医卫生监管水平。我省畜牧业保险工作得到农业部充分肯定,专门派调研组到我省开展畜牧业保险调研,为下一步在全国推广生猪保险工作探讨路子。

  (三)务实谋业,抓好畜牧生产

  一是稳定奶业生产。针对年初奶业生产波动加大、产销低迷形势,联合物价、工商部门下发通知,召开新闻媒体情况通报会,加大巴氏奶消费宣传引导;加强生鲜乳产销监测,建立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牵头成立了省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按季度发布生鲜乳交易参考价。落实省财政2000万元扶持奶业稳定生产专项资金;推进奶牛良种补贴、苜蓿奶业项目实施;加大技术指导,引导奶农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加快奶业转型升级。开展2015年生鲜乳监测,部署生鲜乳违禁添加物专项整治,加大对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监管。加强与各单位衔接,与食药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鲜奶吧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与畜牧协会一起推进学生奶计划。

  二是推进示范创建和粪污治理利用。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预计全年创建国家级示范场22个、省级示范场300家;发布《山东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启动全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认定,预计全年创建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示范园)50家。现代农业资金生态畜牧业、特色畜牧业示范县,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能繁母牛扩群等项目顺利推进。组织制定了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方案,加大粪污处理利用技术和典型模式推广力度,推进畜禽粪污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粪污治理工程顺利实施,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迈出新步伐。

  三是以推行农作物“粮改饲”为重点,积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组织编写了《山东省推进“粮改饲”试点促进草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2015年从商品粮大县奖励资金中支出4000万元,安排8个县用于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各项目承担单位已全面展开实施工作。“十三五”期间创建示范县100个,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到2020年,全省全株青贮玉米3000亩连片种植面积达50万亩,带动全省养殖场户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苜蓿2000亩连片种植面积达20万亩,带动全省养殖场户种植达100万亩,基本满足产奶牛优质饲草需求。

  (四)精心谋病,抓好疫情防控

  一是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再上新台阶。2015年我局通过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人畜共患病防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等举措实现我省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发生。

  二是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胶东半岛无疫区评估进展顺利,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试点稳步推进。目前,胶东半岛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区已顺利通过国家书面评审,12月份专家组将进驻我省对胶东半岛无疫区进行现场评估,预计12月底前胶东半岛无疫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证。

  三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山东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经过论证、网上公开征求意见、部门会签,并经省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发布(鲁政办发〔2015〕41号)。我省计划到2016年底,建设91个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基本建成以生猪、家禽为重点、兼顾其他畜禽,包括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达到行政区域全覆盖、收集体系全覆盖和大型规模养殖场全覆盖,实现病死畜禽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目标。目前,全省已建成44个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配套建设病死畜禽收集暂存点709个,配备病死畜禽专业运输车260辆。

  (五)全心谋食,抓好安全品牌建设

  品牌化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成为我省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2015年,省畜牧兽医局先后制定了《“食安山东”畜牧业品牌引领行动方案》和《“食安山东”畜牧业示范品牌引领企业创建方案》。经企业自愿申报,县市推荐,协会初审,网络投票,专家审定,环山集团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被评为“‘食安山东’全国性畜牧示范品牌引领企业”;青岛波尼亚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被评为“‘食安山东’全省性畜牧示范品牌引领企业”;青岛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评为“‘食安山东’区域性特色示范品牌引领企业”;日照港物业有限公司生态养殖园等5家企业被评为“‘食安山东’社区性生态体验示范品牌引领企业”。畜牧品牌建设作为国家品牌战略重要组成,多方合力推进的格局已经形成。

  山东省政府网:猪粮安天下,畜牧产业现在已成为我省稳定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请您介绍一下,2016年我省畜牧产业如何高点定位,寻求新的突破?

  冯继康: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我局将以规划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创优势为主线,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服务方式、监管方式转变,推动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新型发展模式、融合发展机制,努力打造成全国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促进全省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山东省政府网:新的一年我省牧业工作的重点将要关注哪些方面?

  冯继康:2016年,将重点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粮改饲”示范县建设、畜禽屠宰企业改造升级、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现代畜牧业示范创建扶持、特色畜牧业开发、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畜牧业信息化和金融创新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10大工程项目建设。

  一是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健全生猪养殖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有效构建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加快推动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强化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提升全省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二是以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加快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十大模式,引导支持区域性、专业化集中处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种养结合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积极开展种养结合示范点建设,促进农牧生态循环。

  三是以推行农作物“粮改饲”为重点,加快推进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建设,扶持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企业,推广秸秆精深加工技术,积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积极探索开展“粮改饲”示范县建设试点,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

  四是以畜禽屠宰企业改造升级为重点,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屠宰监管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全省畜禽屠宰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在线统计监测。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积极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以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与畜牧发展、动物防疫、质量监管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机构设置,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监管执法能力,健全完善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

  六是以标准化示范创建为重点,深入推进现代畜牧业示范市、县、场建设,创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打造一批产业高效、科技领先、装备先进、生态和谐的样板区。

  七是以特色畜牧业发展为重点,深入开展特色畜牧业示范县建设,加大地方畜禽资源品种保护力度,推动畜牧业功能拓展,加快旅游畜牧业发展,培育畜牧旅游示范区,实现生态、旅游、休闲、体验综合服务。

  八是以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各级质监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九是以畜牧业信息化为重点,开发建设山东省畜产品安全综合监管追溯系统,实现将全部畜牧兽医业务纳入系统进行数字化管理。

  十是以金融创新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为重点,综合运用信贷、贴息、担保、保险、期货等各种金融工具,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畜牧业发展。加快推动建立畜牧产业股权基金,明确产业基金资金筹集、投资方向和运作模式,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带动作用,支持基金聚焦产业发展重点,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