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03- 10 17: 43: 35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科技三农版块,主持人刘款款,采访嘉宾:省畜牧兽医局质监处翟国栋副处长
主持人:翟处长您好,当前我省畜产品总体情况如何
翟国栋:“产、管、创” 三线并举,护航“舌尖上的安全”。2013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1452万吨,占全国的10%,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全省畜牧业产值2359元,畜产品加工产值4000多亿元,饲料工业产值850亿元,兽药企业产值58亿元,形成了7000多亿元价值的产业链。全省规模化养殖出栏畜禽比重达到90 %,标准化畜禽饲养比重达5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畜产品出口常年保持在20多亿美元,禽肉出口一直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主持人: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如何?近年来,各种畜产品违法违规的声音不绝于耳,相关隐患及问题频现,到底原因何在?
翟国栋:目前,我省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可以用三句话概括:一是状况总体稳定。近几年,我省加大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每年抽检样品近20000批次,结果显示主要畜产品检测合格率在99%以上,没有发生大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二是隐患依然存在。肉类中“瘦肉精”还时有检出,养殖中滥用兽药等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病死畜禽流入市场问题还没完全解决。近期,羊肉、驴肉中掺狐狸肉事件等又暴露出新的风险隐患。三是形势逐年向好。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监管力度越来越大,突出的质量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质量安全形势也持续向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似乎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媒体报道越来越多,你会“感觉”到这类事件越来越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像食物变质,病死畜禽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很早以前就存在,只不过由于信息渠道不发达,信息只在很小的区域内传播。而现在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等发展,全国范围内的质量安全事件,人们都能够在第一时间知晓,就会觉得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二是对畜产品(食品)安全的认识在提高,对生活品质要求也在提高。人们对健康、品质、档次要求也提高了,对质量安全问题也空前关注和敏感。三是科技的利用偏离正确方向。有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将科技手段非法用于产品生产,像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主持人:您认为在畜产品安全问题上,政府、监管部门、畜牧企业等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翟国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 出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政府作为人民诉求的代言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负有总体责任,无论是畜产品生产、质量监管、群众消费各个方面,政府都有保障安全的责任。监管部门主要是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并制定适应当前形势的政策措施。而畜牧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我认为不同的主体在不同层面发挥的作用不同,任何一种力量都是有边界的,实际上畜产品产业发展状况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这两者也影响了畜产品安全。一个中小企业占多数的行业、一个无序竞争的市场都导致出现畜产品安全隐患和问题概率的增加。
作为生产企业应该遵纪守法,严格按照法律和规定进行生产,作为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职,加强日常监管和监测,发现问题坚决查处,决不姑息。作为消费者,应注意学习质量安全知识,关注质量安全形势,不要在消费中盲目跟风。
主持人款款: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中间哪个环节比较容易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应该提高警惕?
从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生产、畜禽养殖、屠宰、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到最终的餐饮消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应该说,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风险隐患,如饲料中非法添加问题,养殖中违规用药问题,屠宰中注射沙丁胺醇问题都有发现,这些环节都要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才能保证最终的消费安全。从我们监管的情况来看,越靠近产业链下游,存在的风险隐患越大。特别是市场环节面对终端消费的社会群体,其产品来源渠道多,除了正规的养殖、屠宰企业,还有一定比例的散养小户和私屠滥宰单位,这个环节往往问题繁多。
主持人款款:那对这些散养户、小型养殖场等,该如何进行畜产品质量监管?
翟国栋:由于产业基数大,散户小户养殖数量也非常庞大,监管中存在一定困难,存在风险隐患较大。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理顺利益联结机制,让这些小散户统一用药、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问题产品的出现;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加强对养殖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全面告知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指导养殖户规范用药、及时防疫、按规定对产品无害化处理等,促进质量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三是严格执法监管。督促建立生产销售档案,对出栏畜禽进行严格检疫,对猪牛羊还进行同步瘦肉精快速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坚决依法严肃处理。
主持人款款:网上购买畜产品已成当下潮流,但安全隐患问题却不容忽视,对此您怎么看的?在网络上购买畜产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翟国栋:发展电子商务、信息物流等,顺应了当前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促进畜产品销售、群众消费和整个产业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面对这样的一种新兴业态,到底存在怎样的质量安全隐患,现在还没有定论。从政府层面上,也一直在关注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对产品质量监测进行了部署,也会对此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电子商务的商家是一种虚拟的平台,看不见摸不着,和传统实体消费有着天壤之别。当务之急,除了通过风险监测尽快摸清网购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更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起电子商务的可追溯体系,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准确的定位责任主体。这样的话,电子商务的商家就会加强自律意识,主动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充分落实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主持人款款:优秀畜产品等评选活动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有何意义?
翟国栋:优秀畜产品等评选活动,能够促进畜产品朝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品牌创建,树立起我省的畜产品品牌形象,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消费;有利于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能够提高企业主动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的积极性。更重要的,通过品牌产品的带动和利益机制的调节,能够形成行业质量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今年,我们制定了《“食安山东”畜牧业品牌引领行动方案》,初步的想法是到“十二五”末,全省创建完成100个畜牧业品牌。其中,全国性畜牧龙头企业品牌25个,省级畜产品品牌45个,区域性特色品牌20个,社区性生态体验品牌10个,势必会对促进产品优质优价和提高产品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主持人款款: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你们监管部门下步打算怎么做?
翟国栋:牢牢抓住“产、管、创”三条主线,不断强化各项监管措施,促进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敦促企业抓好标准化生产,促进生产过程规范安全,从生产源头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抓好执法监管,加大对《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和《关于加强畜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的实施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着力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抓好示范创建,打造安全生产企业典型,引领行业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生产是质量安全的基础,执法监管是质量安全的保障,示范创建是推进质量安全提高的措施,三者彼此依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机整体,是我们当前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监管工作重点。
主持人款款:具体的重点工作安排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翟国栋:(一)深入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开展“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畜禽屠宰专项整治,重点抓住非法使用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非法收购屠宰病死畜禽、抗生素滥用、兽药隐性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执法查处,集中整治一批突出问题和隐患,消除行业“潜规则”生存空间。
(二)强化风险监测和评估。在做好“瘦肉精”、常规性监督抽检的同时,以新型瘦肉精、毛皮动物源性成分、动物油脂等为重点,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力度,着力摸清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危害程度,提出全程监管关键点和技术措施。
(三)推进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统筹5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示范县建设,统一搞好项目规划,建立财政、农业、渔业等多部门配合机制和项目建设内部运行机制,重点推进监管信息平台、监管执法装备、投入品集中配送、示范基地追溯点建设,加强创建工作考核和项目绩效评价考核,切实提高监管服务能力和水平,示范带动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四)做实畜牧业品牌创建。去年,根据省政府要求,我们制定了《食安山东,畜牧业品牌引领行动方案》,计划到2015年底,创建完成100个畜牧业品牌。下一步,要尽快组织专家制定品牌认定和评价标准,评选认定优质安全的畜牧业品牌,并通过展会、媒体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示范推动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品牌创建。
(五)加快监管模式的构造建立。以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基础,加快探索以县为单位的区域化监管模式。以产业链条利益分配为核心,积极参与建立健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检验检测和监管执法为重点,尽快规范现有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模式。通过模式的建立,形成全社会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氛围。
(六)建立健全畜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积极贯彻《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部门监管衔接,抓紧建立食用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食药部门共同建立以食用畜产品质量合格为核心内容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主持人款款:感谢翟国栋处长做客直播间,为广大听众介绍了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在消费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感谢省畜牧兽医局对本节目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都来关注畜产品安全,支持我省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