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饲料巨头都有哪些大动作?
2015- 03- 02 08: 36: 24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新年伊始,经过一个春节假期的修整,饲料行业大佬们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在今年大展拳脚。通过各企业大佬们在年终总结会或开年大会的发言来看一下,国内饲料巨头2015年都有哪些大计划。
  新希望六和:2015年全球战略布局
  在12月21日结束的2014年北京终期总经理大会上,新希望六和海外发展发生重大变革,原海外中心被拆分,成立独立的新希望六和亚洲中心,负责东南亚及亚洲业务的管理与发展,拆分后的海外中心主要负责亚洲之外区域的发展运营。至此,新希望六和海外发展形成由亚洲中心与海外中心并驾齐驱的双引擎。此举彰显了新希望六和对海外发展的重视和势在必得的决心,标志着新希望六和将夯实和深耕亚洲区的经营与发展,并立足亚洲,向全球化发起新的更大攻势。
  2014年7月,新希望六和公布了新的《中期战略规划》,将“全球经营”列为实现目标的三大战略主轴之一,分解为以饲料产品为先导,跟进种苗业务;在匹配市场,推进本土化运营及资源整合;在成熟市场,开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等,全力吸纳国际化人才,融合全球资源。在战略布局产业格局的同时,与多家全球著名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全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新希望六和在东南亚基本上进入一个资产比较稳定的状态,并初步形成产业链发展格局,而欧洲、非洲等其他区域还处于点状布局,因此,新希望六和下定决心,以新加坡为中心组建亚洲管理发展中心,并对海外人员首批实施长期激励政策,旨在激励亚洲中心聚焦资源,研究和深耕亚洲市场,挖掘各国优势,把亚洲的业务做大做强;激励海外中心放眼全球,对亚洲外的区域展开更大攻势。(来源:新希望六和)
  大北农:成立水产财富共同体2015年计划投资20亿
  继大北农水产科技集团事业财富共同体于2015年1月初成立后,2月6日,大北农福建水产事业财富共同体发展委员会也宣告启动,意味着大北农开始加快进军水产板块的脚步。
  目前,大北农在全国范围内共有7个水产饲料厂,今年则会陆续完成新厂的建设和兼并收购其它饲料厂,实现水产料生产和销售翻番的目标,2015年计划突破40万吨的销量。公司已计划2015年投资20亿元用于水产板块,在未来几年,大北农每年至少要增加2家水产饲料加工厂。(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双胞胎:由数量型转向质量服务型
  刚过去的2014年,猪价持续历史上最长的低迷,在这行业的寒冷和冰封下,双胞胎人没有被形势吓倒,没有被困难难住,集团高层审时度势,深入市场,用真诚、热血和信心抢抓机遇,逆风飞扬,带着勇气和智慧昂扬前行,用热情和信心融化市场上的风雪冰霜,与广大双胞胎的客户养户同心协力,合作共赢,全集团上下信心足,抓机遇,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各部门各子公司动手早、出手快、热情高,业绩与日俱增,捷报频传。
  2014年,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双胞胎对外,追求客户、养户价值;对内,追求员工、团队价值。通过卓越运营,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举措:推出62040+保温大保育计划、62050高效养猪模式,开发8/6系列、优/康/乐系列、552区域性新产品,研发出猪三乐直销猪场模式;在工厂技改上,全面推行自动化、机械化替代人工,通过设备与工艺的升级,提高人均效率,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运营能力,向市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管理年会预测,明年(2015)下半年猪价将会出现新一轮上扬。同时指出,新的饲料管理条例在各地实施,饲料行业许可证制度的实行,养户对饲料知名品牌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集团生产基地布局日趋完善,新的产能增加明显,加上双胞胎集团品牌优势、规模优势、采购优势、人才优势、区域优势、市场网络优势,各种后发优势愈加明显,为我们未来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年会指出,饲料行业的发展,已由数量型转向了质量服务型。集团未来要加快步伐,赢得主动,赢得先机,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力度和更快的步伐,推进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双胞胎的市场营销人员必须有敏锐的嗅觉,以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和群体奋斗的狼性精神去开拓市场。每一个双胞胎人都要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一轮发展高潮的到来。(双胞胎集团官网)
  通威:打造行业领先的开放式创新技术平台
  2月14日,在通威集团2014年度工作总结暨2015年工作计划会议上,通威股份严虎总裁表示,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实行深化经济改革,养殖业和饲料行业面临全面调整转型期。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等信息革命,让我们必须去思考重塑行业构架和企业的工作方式及沟通方法,用互联网的思维和科技手段推动养殖业、饲料业的生产自动化,用数据化、信息化推动科学化管理,全面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效率及效益,形成自己独有的商业模式,寻求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2015年度,通威股份的经营方针继续保持“聚势聚焦 执行到位 有效经营”不变。
  2015年的技术平台建设要重点整合内外资源,借力政府建设项目,继续打造行业领先的开放式创新技术平台。加强与通威科学院专家的互动沟通,为通威科研提供更多的思路,为公司经营带来更多的价值输出。继续跟进2014年申报的农业部、发改委、省科技厅、省经信委、成都市科技局等项目申报进展,加大力度指导分子公司研究本地扶持政策,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争取更多的税收优惠,营造更优的经营发展环境,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从而为技术与市场的深层次融合创作扎实的基础。(来源:通威集团微信)
  海大:2015年挑战700万吨 加快东南亚布局
  “2014年海大饲料销量近600万吨,2015年将挑战700万吨;2017年突破1000万吨,其中水产料300万吨、猪料200万吨、禽料500万吨。”
  2015年1月24日,在海大集团服务营销大会上,海大学院副院长丁振红宣读了海大董事长薛华的最新文章《困境中的突破》,
  2014年海大业绩强势回归,基本完成自我调整,蓄势待发;2015年开始,海大将迎来黄金发展的十年。
  2014年海大提出了“服务更坚决,营销更坚决”的战略方针,薛华将2014年定义为海大发展的转折点,2014年将会在海大的发展史在留下深刻的烙印。薛华指出,海大经过近年的调整,2015年开始将会又迎来三四年的快速增长期,海大未来十年的目标是全国饲料企业第一,全球前三。
  水产业务仍然是海大的核心业务,是海大发展的根本。目前,海大的水产业务占集团营业收入的40%.虽然海大已定位不仅是水产板块,但水产饲料仍然是中心,包括盈利中心,人员培养中心,这两年海大畜禽料发展这么快是水产板块的资源嫁接过去的。未来几年,海大将会加大在海外水产业务的布局。
  2014年海大已在印度、马来西亚同时建工厂;2015年海大在东南亚市场水产饲料将会有60—70%的增长,2017年达到40万吨销量,主要是在虾料和膨化特种料这块。薛华表示,海大目前在东南亚市场饲料销量10来万吨,在3年内做到40多万吨,这个目标是比较清晰的,而且海大还将越南的畜禽料板块要做起来,东南亚的区域将会是海大增长最快的区域。
  尽管海大近年业绩增长放缓,但是其发展雄心不变。早在2012年初,海大就提出中长期发展规划,要在2020年前后实现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成为世界一流的农牧业公司。(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正邦集团:2015保证实现年产值550亿元,饲料产量1200万吨
  2015年1月29日,在正邦集团千亿工程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林印孙作出集团工作总结。从正邦自身发展来说,企业正在转型升级,发展进步必然伴生困难挑战,谁都绕不开躲不过。正邦正在从传统的农牧公司向现代集团性企业转变,但是,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准备不够充分;国家对环保提出更高标准,部分分子公司面临的生存压力空前增大;传统产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加剧、利润下滑问题,新兴产业又面临起步慢、投入大、要求高等困难。距离2017年仅剩下3年时间了,但是,距离千亿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所有这些,都是对正邦的严峻考验。
  面对新形势,我们该如何描绘新梦想?如何实现新崛起?需要每位员工思索,需要每个公司崛起。因此,集团确定2015年度如下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正邦新崛起;充分释放现有产能,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大胆进军新兴产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提高经营效益,实现数量质量同提升,产值税利同增长,国家、企业、员工、农民同获利。
  2、发展目标:保证实现年产值550亿元,同比增长约28%。其中,主要产业产量或产值为,饲料1200万吨,农药1.2万吨;生猪屠宰产量100万头;肉食品深加工产值10亿元;大米加工10万吨;商品猪出栏600万头;物流业营业额60亿元;金融营业额30亿元;兽药产值3亿元;油茶、香樟等产业保持同比例增长。
  3、工作重点: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正式运转。
  农牧产业集团要推进年产2000万吨饲料、100万头种猪、1000万头商品猪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饲料、养殖企业的科技水平,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食品产业要加速实现在重点城市的网点布局,创造正邦优质食品品牌,加快发展,迅速做大;要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实行国际化发展。金融产业集团要力争裕民银行批复、筹办到位,保证江西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正式运转,争取正广通物流产业集团在全国布局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