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1- 25 09: 10: 19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一、引子
2016年9月7日,河北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海兰国际公司在北京召开新战略发布会,正式公开双方的合资合作关系,由此揭开了业内盛传已久关于此合作案的“神秘”面纱:双方的合资以海兰国际并购华裕农科部分股份的方式实现,并共同投资21亿元打造全球最大的蛋鸡产业综合体项目。
海兰与华裕的合资,对当事双方来讲,无疑是一次双赢合作:稳固海兰系列在中国市场的绝对优势,提高华裕在我国蛋种鸡市场的话语权;对行业来讲,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蛋种鸡行业的竞争;同时,业界也将会关注这对姻缘的走向,颇为之遐想。
新一出好戏,或刚刚开演……
二、跌宕起伏,蛋鸡品种舞台的连续剧
改革开放初期,在由政府推导和鼓励下发展起来的各大城郊机械化养鸡场和繁如星布的农村个体养鸡户,拉开了我国现代蛋鸡养殖业,及由此引发的品种之戏的序幕。
群星闪耀
懵懂而又强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当时蛋鸡品种的百花齐放。国内早期自主培育的品种有北京的“京白”系列、黑龙江的“滨白”系列、上海的“伊力沙”等;引种品种则从上世纪70年代末,广州市机械化养鸡场(后倒闭)率先引进尼克(美国)蛋鸡后,到上世纪90年代未,巴布考克(美国)、迪卡(美国)、海兰(美国)、罗斯(英国)、塞克斯(英国)、罗曼(德国)、雪佛(加拿大)、伊莎(法国)、海赛克斯(荷兰)、宝万斯(荷兰)等几乎所有的国外品种都被引进过中国。
早期,进口种鸡的价格不菲,一套祖代鸡要到40美元左右,实在与当时我国家禽业的生产力水平不相当。在计划经济时代,有能力引进的都是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畜牧局直属的国有企业。
这些高产蛋鸡品种的引进,迅速提高了我国家禽业的生产能力,从1985年起我国的禽蛋产量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同时,大量的引进,也直接打压了国内蛋鸡育种的进程,加之国内育种体制的弊端,以及消费者对蛋壳颜色选择的导向,像由北京市种禽公司(后被改组)培育的“京白939”等早期非常优秀、一度市场一蛋(种蛋)难求的国产品种,因得不到及时的育种更新,而在与国外品种的较量中节节败下阵来。
当然引进的品种也不是都能适应中国的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各领风骚三五年,或者在一定区域市场有较好表现,或者因特殊性状而被持续多年。曾经在大江南北风靡过一时的先有罗斯、后有罗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品种早期均为直接引进曾祖代。罗斯曾祖代最早由上海新杨种畜场(后改制为上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从英国罗斯公司引进并成功繁衍,新杨种畜场随后自主培育“新杨”系列,也不时引进美国的海兰祖代;罗曼曾祖代则由上海华申种鸡场(后倒闭)于90年代初从德国罗曼公司引进,并迅速推出“华申罗曼”祖代鸡。
90年代中期前后,华申罗曼祖代鸡与新杨祖代鸡一道,以价格上的绝对优势成功“夺回”由进口祖代鸡占领的大壁江山,造成其引种量骤减,价格也直降到25美元左右一套;并催生了国内一大批祖代鸡企业。1997年,德国罗曼公司不再出售中国曾祖代鸡,国内只能引进祖代,业内称之为“德国罗曼”以区别于“华申罗曼”。
众星捧月
世纪之交前后,一方面,国际上各大育种公司间频频并购重组,资源变得相对集中;另一方面,经过几轮市场洗礼和体制改革,随着大批祖代场的倒闭和国有企业的转制,保留下来的祖代场对引进品种的态度更为谨慎和务实。到最近10年,每年引种的祖代企业维持在13家左右,引进的品种集中在海兰、罗曼、依莎、海赛克斯等,见下表。
上表显见,这些年来引种量最多的品种当属海兰。海兰不是最早被引进中国的蛋鸡品种,却是在华持续时间最长、推广最为成功的品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沈阳辉山畜牧场(后改制为沈阳华美畜禽有限公司)首次引进,海兰开始了在中国的“繁衍生息”。
1990年北京峪口禽业也引进海兰祖代种鸡,凭借强大的国企背景和超前的市场意识,峪口禽业从一开始就研究海兰种鸡在中国饲养环境下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影响因素,并致力于海兰蛋鸡在中国的推广,成为海兰在国内最大的推广企业。客观来讲,峪口禽业对海兰蛋鸡能超过罗曼、依莎、尼克等,成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种,可谓功不可没。
“幕后”导演
进入新世纪后,海兰公司发现峪口禽业在推广其海兰品种的同时,在做自己的育种计划和商业宣传,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几经交涉无果后,最终于2008年11月双方缘尽分手。
分手之后,峪口禽业高举培育民族品牌的大旗,站在自主育种的阵营。到目前该公司已有京红、京粉、京白多个系列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市场表现可圈可点。这个阵营里还有河北大午、北农大、上海新杨等一直在坚持自主育种,大午939、大午金凤、农大3号、农大5号等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海兰则依靠石家庄华牧、山东益生、河北华裕、宁夏晓鸣、沈阳华美等公司的大量引种,一直占据着中国蛋种鸡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富有戏剧性的是,作为海兰在中国的大客户之一的山东益生2015年改引依莎。
现在看来,与中国最大的客户终止合作,以其说是海兰公司的无耐之举,倒不如说是一种商业策略:当发现自己的最大的合作伙伴在影响之其它客户的利益,并成长为具有潜在威胁的商业对手时,趁早忍痛割爱,自断其臂,这说明国外公司在商业战略上比国内企业的成熟。
事实上,海兰公司一直在“煽动”国内蛋种鸡企业间的竞争。除了买卖关系外,它与沈阳华美、上海新杨、石家庄华牧等中国祖代鸡企业都有过超出一般客户关系之外的“深度合作”,尤其以与石家庄华牧的故事最耐人寻味。2004年成功改制后的石家庄华牧意气风发,欲与峪口禽业试比高,争夺中国蛋种鸡行业的“一哥”,因而大举扩张之能事,大量引进海兰祖代鸡,并于2006年与海兰公司签了战略合作协定。无耐造化弄人,一场因血管瘤引发的灾难后,石家庄华牧从此一蹶不振。
与此同时,正在迅速崛起的、有幸被温总理摸过海兰雏鸡的河北华裕进入海兰公司的视野。华裕公司早期也曾饲养过京白939、尼克等多个国产和引进品种,最后落定在海兰系列。从小客户变成大客户,近10年的耳鬓厮磨,双方在企业理念、商业操守、品牌价值、团队文化以及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彼此认可并惺惺相惜,最终决定由买卖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他们的成功牵手,用官方语言为,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践行供给侧改革,共同开启中国蛋鸡产业国际化的新时代……
何以为主角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些故事,在以海兰为主角的中国蛋鸡产业的舞台上,从国产品种的节节败退,到同为引进品种之间的老大之争,到国产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再次论战,一直在不断地上演着。人们不禁要问,海兰何以成为中国蛋种鸡市场的主角?海兰公司自己说,它是有着80年历史的蛋鸡分子遗传育种的领导者,致力于提高商品蛋鸡的生产效率、雏鸡的成活率和蛋品的质量,能为客户创造更多的效益;而市场告诉大家,抗病力强、整齐度高、生产性能优良的品种,使得众多客户在饲养之后获利。
三、琴瑟和鸣,演绎行业发展新剧情
行业还是那个行业,华裕还是那个华裕,海兰还是那个海兰,携手而行,只为在中国蛋鸡业的舞台上有更多的戏份,并走得更远。
华裕之中国角色
华裕从“两个人、两间房、200只鸡”起步的个体养殖户,励精图治30多年,发展成为集家禽育种、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粮食购销、金融投资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的故事,早已为业界熟知。其目前规模、所获荣誉及在行业地位,本文无需赘述。
此次与海兰公司的合作,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连增视其为华丽转身的二次创业,他将带着自己的团队,以合资为契机,以世界为舞台,以科技为驱动,以创新为引领,向着国际一流的农科企业进军。
同时,王连增特别强调,双方合资后,华裕是第一大股东,合资公司的运营和管理依然由华裕原班团队操刀,所有的对外关系不变;海兰将在资本输入、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合资公司更多的帮助。
海兰之全球角色
毫无疑问,美国海兰国际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蛋鸡商业育种公司,海兰是目前全球最著名的蛋鸡品种之一。公司总裁Jonathan Cade介绍,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海兰鸡蛋,海兰在全球前十大蛋鸡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达到75%,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60%。
美国海兰国际隶属德国EW集团。EW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28年的家族企业,客户和经销商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其核心业务有动物遗传育种(蛋鸡、肉鸡、火鸡和鱼类)、动物疫苗、饲料添加剂、SPF蛋、食品和粮食储藏。2015-2016年度营业额超过20.5亿欧元。中国家禽业熟悉的蛋鸡品种(海兰、罗曼、尼克)和肉鸡品种(AA、罗斯)都在该公司的旗下,这几个家禽育种公司均独立运营,并在全球互为竞争关系。
合作之新剧目
华裕与海兰的合资并没有成立新的公司,而是以海兰国际并购华裕农科部分股份的方式,拟在河北邯郸现代农业园区合作建设总投资21亿元的蛋鸡产业综合体项目,拟引进外资6500万美元,主要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现代化孵化中心、国际蛋品加工中心、禽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项目建成后,实现年销售收入36.5亿元,利润总额7.3亿元,上缴税金6592万元,带动两万农户从事蛋鸡养殖。双方还将在养殖设备、饲养管理方法、品种、防疫,环境控制、畜禽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
据介绍,双方合资后的第一步是投资1亿元引进荷兰海驰泰科(HatchTech)孵化设备,在华裕公司原总部所在地建设一座全新的年孵化能力6000万只的国际标准化孵化厂,以此实现公司年总孵化商品代雏鸡3亿只,饲养父母代种鸡500万套,建成国内最大的蛋种鸡公司的目标。
专家之评价
发布会邀请了各方宾朋前来道贺。农业部总畜牧师王智才、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张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秀梵、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宫桂芬等行业领导和专家为双方的合作触发启动球;世界家禽学会主席杨宁、中国农业大学前副校长马寅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等一同出席发布会招待晚宴;国家蛋鸡产业体系的部分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华裕农科的国内外合作伙伴、同行和客户代表,以及德国EW集团的高层500多人见证了双方的合作仪式;央视农业频道著名主持人陆梅主持发布会。
杨宁(世界家禽学会主席、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裕公司30多年发展过程,在我国蛋鸡良种繁育体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8年加入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以来,在技术创新、新产品推广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与海兰公司的合作,我相信是一种强强联合,能够给我国蛋鸡业带来更多的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
刘秀梵(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通过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这个平台,华裕公司与扬州大学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疫病科学防控等方面紧密合作,为家禽健康和食品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相信与美国海兰公司合作后,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李德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华裕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校企合作的典范,为人才培养和输送、为科技成果转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海兰国际的合作,无论对于企业还是行业,都具有很好的战略意义,可以利用华裕公司的平台,引入欧美的理念、思路和技术等,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宫桂芬(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华裕公司是我国优秀蛋种鸡企业的代表,这些年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华裕与海兰的合资体现的是中美两个高端企业的相互融合,必将加速和提升我国蛋鸡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水平。
四、乐以道和,同唱行业发展主旋律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华裕农科早已走过了原始积累的阶段。在王连增看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抬头看天已经远比埋头走路重要。
“美好”之时代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特定时代,王连增说,尽管我们的转型正面临着经济下滑、产能过剩、结构失衡、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诸多压力,但对蛋鸡业而言也是最好的时代:经济转型意味着民营企业会有更多的机会;行业垄断减少,带来更加平等有利的经营环境;投资降温带来对于农业等基础行业领域的重视。
所以,蛋鸡行业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紧跟这个时代的步伐,深刻认识行业的几个转变。一是蛋鸡养殖模式的转变,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转变,表现在养殖的目标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品质提高,鸡蛋作为终端消费品,品牌化消费的时代即将到来;二是增长动力的转变,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表现在养殖设备的更新换代,尤其是一些国际先进的创新设备的使用;三是资源配置的转变,从市场起基础作用到起决定作用转变,表现在原料价格对产品利润的决定性作用。
“演员”之修养
在这一系列转变过程中,如何在和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竞争和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是每个企业面临的挑战。王连增说,改革开放走到今天,简单的拷贝和模仿已经不能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同时,单打独斗的时代也已过去,共生合作的时代已经到来;行业纵向整合与联合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属于谁?王连增认为,种鸡行业的整合,表面现象是行业洗牌,其实是洗人、洗团队。凡是浮夸、投机的必将慢慢退出;强者独领风骚,弱者退出江湖;企业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自己一步步走向被边缘化。所以未来属于:具备敬畏心,重合作、讲诚信、心胸开阔,具有合作精神的人们!“只要有路,就不怕路远;一个人走,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的更远”,王连增的愿景是,和聚天下,做百年企业。
五、曲终奏雅,愿行业繁荣终结品种之争
王连增表示,华裕农科不管将来怎么样的多元化发展,蛋鸡产业终究是公司的主业。蛋鸡品种“之争”当然是绕不开的话题,王连增说,品种竞争趋于常态化,国产品种和进口品种必然会长期并存;国内育种开始差异化定位,可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当前由于部分国家封关造成进口品种短期供应偏紧,但不会影响长期格局;不管是什么品种,最根本的是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得到业界认可。
笔者认为,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世界上好多国家没有自己的家禽品种,依然发展起了很好的家禽产业。国产也好,引进也好,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哪个品种,或者是谁的品种,而是从业者共同努力,让行业有着良性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让企业和养殖户有着合理的利润和发展动力,唯如此,我国的家禽行业才能稳步健康地发展下去。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 作者:顾华兵 原标题:海兰与华裕的合资再牵中国蛋种鸡业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