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优质消费打通奶业利益链
2016- 06- 14 09: 01: 45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聚焦农业部复原乳监管新标准

  记者李飞崔丽
  近年来,奶业行业内部对复原乳检测与标识问题的关注从未间断。为了加强对违规添加复原乳的监管,近日,农业部修订《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的标准,新标准以糠氨酸和乳果糖作为检测核心,并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生鲜乳直接灭菌制成的纯牛奶相比,复原乳有何不同?农业部出台新标准将对奶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如何从根本上振兴民族奶业,保护奶农利益?日前,记者采访了奶业相关专家和乳品企业负责人。
  聚焦标准:以糠氨酸和乳果糖含量鉴定是否含复原乳
  牛奶中具有人类生命所需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其对存活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若经高温灭菌处理,其活性将大为降低。巴氏杀菌乳之所以被全球消费者普遍接受,正因为它采用最温和的热加工手段,可在最大程度灭活致病菌的同时保留生物活性物质。
  生鲜乳可经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加工成纯牛奶,而复原乳兑水复原后至少还要经过一次热杀菌,才能成为可以上市的终端产品,因此总体上看,复原乳的营养价值不如直接以生鲜乳为原料加工成的牛奶。
  如何才能判断牛奶是否含复原乳?通过测定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即可。
  糠氨酸和乳果糖都是牛奶热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副产物。在生鲜乳中,二者含量极低,且不受奶牛品种和饲养环境变化的影响,经热加工的奶制品中,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会有很大增幅,热加工伤害程度越强,含量相应越高,牛奶品质也就越差。因此,国际上一般将二者含量作为反映牛奶热加工程度的敏感指标。
  此次出台的标准正基于此:通过测定生鲜乳、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和奶粉中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可判定巴氏奶和常温奶中是否添加了奶粉。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奶业专家陈瑜认为,过去,技术手段上无法通过检测相应的指标来精确判断牛奶受热程度,检测不出是否含复原乳。而这次出台的鉴定标准具体、严格,技术上细化了热加工的强度标准,补上了这块短板。
  规范市场:维护优质优价规律,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过去,由于缺乏检测标准和手段,部分乳品企业即使生产复原乳,也不会在包装上做出明确标识。消费者一方面缺乏对优质乳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无法判断牛奶品质,在产品选择上相对盲目,更多地取决于广告、价格等因素。
  “市场上,优质优价规律被打破,作用于产业,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在上游养殖环节有优势、致力于优质乳生产的乳品企业,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高丽娜说。
  “鉴定标准对复原乳标识的字体、字号、面积等都做了具体要求,如果复原乳生产商没有标注而被举报的话,将会遭受很大打击。”陈瑜认为,我国消费者目前还缺乏对复原乳的认识,因此,标识将对产品销量产生很大影响。
  “添加奶粉并不影响牛奶的安全性,复原乳有其性价比高的一面,不应妖魔化,但乳品企业应明确标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呼吁理性看待复原乳。他同时认为,具体到单个产品,以热伤害程度来直接判断牛奶及其制品的内在品质才更加客观,也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相应地,我国奶粉加工工艺也需要升级换代。
  深层分析:推行优质乳工程,打通奶业上下游利益链条
  0.5%!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5年奶制品抽检的不合格率,远低于整个食品3.2%的不合格率。
  “现在,我们要开始更多地关注牛奶品质,从焦虑安全转向聚焦优质。”顾佳升说,牛奶之所以珍贵,关键在于营养品质,现在奶业发展已经到了提升品质的阶段。
  长期以来,尤其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消费者的关注点一直离不开奶业的底线问题——安全。与奶业安全问题相比,目前产业链上利益分配失衡,导致奶农效益偏低,是振兴中国奶业的另一难题。
  “纯牛奶和复原乳一个价,生鲜乳肯定拼不过大包粉,奶农辛辛苦苦养牛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山东省高青县木李镇丙申奶牛合作社理事长田丙申告诉记者,前几年合作社成员分散养殖了近5000头奶牛,而如今只有3000头,若不是以合作社形式组织起来统一管理,恐怕奶牛养殖数量会更低。
  2008年至2015年,我国生鲜乳产量年均递增0.8%,去年生鲜牛乳产量为3755万吨,而奶制品加工量和消费量增速均在6%以上。可以想见,奶制品加工的原料越来越多地来自于进口。进口激增的直接影响是奶农养殖效益下降,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倒奶杀牛现象,民族牧业发展受到巨大冲击。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王加启一直建议我国实施“优质乳工程”,他认为此举是同时解决消费者信心低迷和利益分配失衡的核心纽带。
  “消费者需要优质乳制品,优质乳制品需要优质奶原料,优质奶原料需要规范化养殖技术,规范化养殖技术需要合理的成本投入并得到回报。”在王加启看来,通过实施“优质乳工程”,奶业链中的消费、加工、养殖等不同环节就从原来的断裂状态变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链利益分配失衡的难题,提升奶农的养殖效益,是实现奶业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