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06- 17 13: 37: 04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发布会介绍:
时间:2016年6月17日(星期五)上午10:00
地点:南郊宾馆(马鞍山路2号)俱乐部四楼小礼堂
发布人: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同志
发布内容:介绍我省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建成情况
发布会全文内容:
陈强
发布会现场1
发布会现场2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农业部宣布了我省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通过了评估,正式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建成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两种重大动物疫病的无疫区,标志着我省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能力再上新台阶。今天我们邀请省畜牧兽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凤军先生,副局长戴文超先生,动物卫生防疫处处长张绍存先生向大家介绍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陈强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布处处长 陈强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和济南市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刘凤军副局长介绍胶东半岛无疫区的有关情况。
刘凤军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凤军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首先,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山东畜牧事业发展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胶东半岛无疫区示范区项目于1998年批复立项,1999年开始投资实施,2001年作为全国五个无疫区示范区建设区域之一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2003年10月,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2013年9月省政府正式启动了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的评估认证工作,2015年11月13日山东省将评估申请书上报农业部正式申请国家评估认证。12月3日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评估申请书进行了书面评审,经过修改完善,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评估申请书通过了书面评审。12月22至29日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组建13位专家组对胶东半岛进行了现场评审。2016年3月29日我省将胶东半岛无疫区整改材料上报农业部,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于4月12-13日对我省的整改材料进行了审查,并赴各地进行了现场复检;4月28日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委员会成员会议,一致同意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通过评估。6月12日,农业部公告第2413号对外正式公布了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已正式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达到国家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标准。
刘凤军
一、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基本情况
胶东半岛无疫区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4个市及所辖的36个县(市、区)、4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缓冲区包括潍坊、东营、淄博、日照、临沂5个市及所辖的青州市、临朐县、东营区、广饶县、临淄区、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沂水县10个县(市、区)1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土地面积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4.7%;人口3320.51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4.1%。
胶东半岛无疫区内口蹄疫易感动物主要有猪、牛、羊和鹿等;高致病性禽流感易感动物主要有鸡、鸭、鹅、鸽子、鹌鹑等。2015年,胶东半岛区域内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9173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有3998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场有4545个,存栏2000只以上的肉鸡场有14013个,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场有10076个,养鸭场62个,畜牧业比较发达。同时区域内省级以上的示范场有394个,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畜牧业产值加上饲料兽药产值和畜产品加工业产值,总和超过7000亿元,畜牧业成为当地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刘凤军
二、加大投入、完善体系、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实现胶东半岛无疫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胶东半岛无疫区评估工作,把通过国家评估认证列入2015年省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赵润田副省长在蓬莱市召开的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启动会议上亲自做动员讲话,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省畜牧兽医局党组将胶东半岛无疫区评估工作列入全局中心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下发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一系列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强化督导的实施细则和方案,成立了胶东半岛无疫区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评估认证专家组和包保责任组,对无疫区8市46个县(市、区)进行包片督导,切实将无疫区评估工作作为近两年省局和胶东半岛各级政府以及畜牧兽医部门的头等大事来抓,确保了无疫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建设工作需求
各地高度重视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工作,将其做为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促进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1998-2013年间,各级先后投入无疫区项目建设资金5.7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95亿元,地方配套2.78亿元,强化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启动胶东半岛无疫区评估以来,为确保胶东半岛无疫区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评估,省财政于2014年、2015年实施了胶东半岛无疫区提升项目,连续两年投资4000万元,带动市县两级投资1.04亿元,重点用于兽医实验室、动物隔离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屏障体系等建设,全面提升了胶东半岛无疫区的整体水平。
刘凤军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疫病防控体系
1.健全机构队伍体系。2006年11月8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完善了省、市、县三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等三大体系和乡镇基层服务机构,健全了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形成了统一、稳定和职能明确的兽医机构。目前,省畜牧兽医局内设8个职能处室以及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8个事业单位,共有人员253人。区域内市、县、乡三级兽医机构健全,市、县设有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乡镇均设有基层畜牧兽医机构,村级设有村级防疫员。截止到2015年年底区域内有兽医行政管理人员910人,官方兽医2846人,专业技术人员756人,执业兽医2102人、乡村兽医5893人。
2.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确保无疫区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省人大、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山东省动物防疫条例》、《山东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管理办法》、《山东省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山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政府规章。同时省政府办公厅、省畜牧兽医局还制定印发了《山东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山东省口蹄疫防控应急预案》、《山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外引(过境)易感动物和动物产品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定、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等400多项,建立健全了区域化管理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
刘凤军
3.健全疫病预防体系。健全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冷链体系,省、市、县(市、区)各建设了1处恒温冷库和1处低温冷库,乡镇配备了恒温冰箱和低温冰柜,统一为村级防疫员配备了防疫冷藏箱,并配置了部分注射器、针头等免疫必须的仪器设备。目前,区域内聘用村级防疫员23434人,省、市、县财政积极落实村级防疫员工作补贴,每人每年不少于1200元全面提高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保障水平。
4.健全监测报告体系。建设和完善各级兽医实验室1100多处,配备各类检测仪器设备3.6万多台套;区域内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共48个,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其中经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有2个,经过资质认定的实验室9个,所有兽医实验室都通过了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均具备病原学检测能力。各级兽医实验室人员和仪器设备齐全。设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动物疫情报告机构,健全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动物疫情报告网络,配有专职动物疫情报告人员661人。
刘凤军
5.健全检疫监督体系。目前,胶东半岛无疫区共建设标准化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15处;建设检疫申报点543个;配备检疫监督车500多辆。加强检疫监督信息化管理,全省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全面实行了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组织开展了“移动动监”试点,实现了官方兽医检疫现场出证。制作完成了山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提升了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水平。
6.健全防疫屏障体系。充分利用胶东半岛三面环海的自然条件优势,建立健全了动物防疫屏障体系。2002年4月,省政府批准设立14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为了进一步防止动物疫情传入,省政府陆续批准与江苏省、河北省、河南省等毗邻省份交界处和省内关键道口设立了48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2015年5月省政府批准调整设置15处胶东半岛无疫区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并将这15处检查站公布为易感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入(过境)胶东半岛无疫区的指定通道。同时区域内建设了6处动物隔离场,建成了20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在进入胶东半岛无疫区的主要交通道口设置了警示标志。
刘凤军
(三)强化关键措施落实,确保区域实现无疫
1.着力抓好强制免疫。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省畜牧兽医局、省财政厅每年联合制定印发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将免疫的畜禽数量、疫苗种类与数量、所需资金下达各市、县(市、区),区域内每年落实强免疫苗经费近1亿元,为无疫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严格执行规模场按程序化免疫,散养畜禽执行春秋集中免疫与日常补免相结合的免疫方式,扎实做好免疫注射,做到应免尽免,确保免疫密度。
2.着力做好疫病监测。加强了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科学评价免疫效果,及时开展监测预警,准确掌握疫情动态。2013年以来,区域内累计监测排查2.7万个场点,涉及畜禽近3亿头(只),采集各类样品54.4万份,其中,检测血清学样品39.2万份,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超过80%;检测病原学样品15.2万份,对发现的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样品,结合流调、临床观察、病原学检测等措施,排除了感染口蹄疫病毒。建立24小时疫情报告制度和举报核查机制,及时发布疫情预警信息。
刘凤军
3.着力做好检疫监督。强化指定通道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所有输入无疫区的易感动物及动物产品均由指定通道进入。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对跨省引入和过境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全程监管,强化外引(过境)审批、道口把关、隔离检疫、落地监管等措施。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动物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场等重点场所和区域的监管和巡查力度。认真落实屠宰企业官方兽医派驻制度,重点查堵来自非无疫区的易感动物,做到动物有宰必检、产品有出必检,严格执行病死畜禽及其产品“四不准一处理”规定,切实保障出场动物产品安全。区域内畜禽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4.着力做好应急管理。制定了《山东省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明确了省、市、县三级物资储备标准,各级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及时调整公布了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成员和应急预备队。及时向社会公布了各级动物疫情举报电话,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刘凤军
三、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成效
经过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17年的努力建设,两年多的全力推进,胶东半岛无疫区的建成显著增强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确保了全省近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有效维护了全省经济社会和公共卫生安全。主要表现在:
(一)增强了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目前,胶东半岛无疫区已经具备了检验、诊断各种动物疫病、新发病和外来疫病的能力,以及对动物疫情迅速反应、有效扑灭的能力;具备了对动物及其产品饲养、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运输等环节实施动物卫生全程、全方位、快速、有效监控的能力,以及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及时有效地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具备了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主要疫病的疫情监测、分析能力,具备了疫情快报、月报和年报的手段;具备了有效控制疫病传入传出的能力。近年来,没有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畜禽死亡率不断降低,每年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20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二)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胶东半岛畜牧业产值由2001年的286.7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63.24亿元,增长332.1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由40.7%增加到50.7%,提高10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由157.76万吨增加到287.18万吨,增长74.3%;蛋类总产量由80.68万吨增加到93.7万吨,增长16.1%;奶类总产量由53.67万吨增加到120.15万吨,增长123.87%;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由47.51千克、24.3千克和16.16千克,增加到86.49千克、28.22千克和36.18千克,分别增长82.04%、16.1%和123.89%。
刘凤军
(三)增强了胶东半岛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工作得到了新加坡、欧盟和日本兽医官员的高度评价,欧盟和美国相继到胶东半岛进行考察,加快了国际合作的步伐。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畜禽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韩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我国畜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每年出口创汇3亿美元以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胶东半岛无疫区内出口注册的肉类加工企业77个,畜产品出口约占到了全省的80%,禽肉出口占全国的40%以上,创汇额增长37%。
(四)大幅度提升了公共卫生和畜产品安全水平。通过无疫区建设,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显著提升了我省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监测诊断水平;提高了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减少养殖废弃物排放,确保了生态环境优化和公共卫生安全;阻断了动物源性病原微生物的肆意传播,净化了卫生环境,切实提升了公共卫生安全和畜产品安全水平。
(五)大幅度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向外地转移的大背景下,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使农民就地转变为产业工人,大幅度、持续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畜禽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或间接拉动农民从事养殖业人数达到20万人,区域内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2700多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1/4,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是其他各地农民人均收入的3倍以上。
刘凤军
目前,胶东半岛无疫区已经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建成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两种重大动物疫病的无疫区,标志着我省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能力再上新台阶。胶东半岛无疫区的建成是山东畜牧兽医史上一个崭新的里程碑,也为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省将牢固树立胶东半岛“无疫区”品牌,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发掘和宣传无疫区建设亮点、成效和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无疫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切实将胶东半岛无疫区打造成为国内外重要的高端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切实将胶东半岛无疫区打造成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引擎、新动力!
谢谢大家!
陈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记者
刚才听介绍山东省是我国第一个同时建设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的省份,为什么选择胶东半岛进行无疫区建设?为什么要第一个建成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呢?
戴文超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戴文超
胶东半岛东、北、南三面环海,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湾相望,东面与韩国隔海相望,西面与滨州市、东营市、淄博市和临沂市等相毗邻,有泰沂山脉以及胶莱河、潍河、弥河等相隔形成的自然屏障,动物疫病防控自然屏障条件得天独厚。同时胶东半岛畜牧业发展基础好,有出口注册的肉类加工企业比较多,畜牧业已经成为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因此我省在胶东半岛建成了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的省份。
戴文超
我省建设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是对我省动物疫病状况及防控能力进行考虑决定的。一是这两种病对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影响大;二是我省对这两种病防控有坚实的基础,通过无疫区的建设建立健全了机构队伍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疫病预防体系、监测报告体系、检疫监督体系、防疫屏障体系和防疫应急体系,提高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三是我省是畜牧业大省,尤其是禽类产品的出口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无疫区的评估对提高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出口创汇,提高畜牧业增效,进一步加大畜牧业与国际接轨,树立和提升我省畜产品的国际形象,扩大畜产品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刚才介绍过程中,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建设非常重要,您能介绍一下我省动物防疫屏障以及检查站的有关情况吗?
张绍存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防疫处处长张绍存
胶东半岛有良好的自然屏障,东、北、南三面环海,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湾相望,东面与韩国隔海相望,西面与滨州市、东营市、淄博市和临沂市等相毗邻,有泰沂山脉以及胶莱河、潍河、弥河等相隔形成的自然屏障,动物疫病防控自然屏障条件得天独厚。还有人工屏障,胶东半岛无疫区人工屏障主要有: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指定通道,动物隔离场,警示标志等等几个方面。
关于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是这样,因为多年来山东省为了有效防止动物疫病传入山东省,先后建了一些检查站,它和外省交界的主要的省级关键道口设了18处,这18处堵住外来疫病传入。2015年,省政府同意在胶东半岛无疫区的缓冲区,设了15处动物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并公布为指定通道。
这15处检查站,就为进入胶东半岛无疫区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只能从这15个检查站进入。
张绍存
咱们省还建了6处大型动物隔离场,已经向全社会公布,它承担着外来和过境就是进入胶东半岛无疫区的检查任务,同时也都建立了小型的隔离场所,用于临时性隔离。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无害化体系,目前胶东半岛的屠宰场等都配备了污水处理的设施设备。同时,咱们胶东半岛无疫区的8个市建了20处的无害化处理场,同时配套建立收集体系。
另外胶东半岛无疫区建立起来,相继在进入无疫区的道路,还设置了171处的警示标志,这样对进入胶东半岛无疫区起到警示作用。到目前可以说胶东半岛无疫区15个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21处隔离场和20处专业的无害化处理厂,以及171个警示标志,为整个胶东半岛无疫区构建了一个全面的人工屏障。
记者
如何巩固和维持胶东半岛免疫无疫状态呢?
戴文超
刚才第一个记者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简单加上几句,为什么我们在全国建立第一个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疫区,因为大家知道,禽流感是传播比较大的严重疾病,候鸟传给家禽,它非常难治。我们为什么在胶东半岛建设无疫区,通过建立无疫区,我们的防控能力,特别是我们的产业发展,我们在胶东半岛规模化饲养,现在出口的基本都是不免疫,按照国外要求,都是不免疫、全封闭式的,规模饲养化程度比较高。
再一个是目前胶东半岛这一块,从2004年以来我们从来没有发生过禽流感,我们养殖业占全国的1/5,胶东半岛又占山东的百分之四五十,所以这一块的量比较大。
再一个,我们有防控禽流感的丰富经验,咱们没有发生严重的禽流感。好多外省都很钦佩,我们现在从防控能力、产业需要,我们具备这种能力,并且通过了验收、评估,达到了要求。
戴文超
下面我回答这位女士的问题。我们的无疫区建设有几句话是比较核心的,主要是免疫确保无疫,监测证明无疫,监管维持无疫,应急恢复无疫。也就是通过监测来证明无疫,通过加强监管来维持无疫。发生疫病怎么办?通过我们的应急体系来恢复。
下一步,我省将会做好一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体系的保障。一是技术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行政执法是我们法定的机构,技术支撑就是疫控中心,我们是叫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因为我们的队伍体系非常健全,从省市县乡一直到村,山东有7.5万人的队伍,来保证我们的维持。
第二是保持稳定的保障,包括资金投入,包括我们的物资保障,包括经费,比如大家知道检疫、监测等工作都需要有经费的支持。
第三是必须强化疫病防控的措施,也就是无疫区建设维持住,怎么维持?必须强化措施,包括我们开始建无疫区的免疫措施,建立监督措施、屏障体系的动物疫病控制措施、应急措施等等,还有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再强调一下,体现我们的第三句话,就是监管维持无疫这一块,这是重点的一条。也就是说我们的无疫区内,现在没有疫病发生,也没有病毒存在。怎么控制区域外的疫病或者病毒传播到区域内?这就是要维持一个观念,要加强监管,刚才张处说了,我们有天然屏障,又有人工屏障。人工屏障的目的,就是要控制无疫区外的疫病传入。
按照无疫区建设的要求、规范,非无疫区的动物,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无疫区。有些像种用、乳用动物必须引进的东西,我们通过人工屏障来严格控制。省政府公布了山东省胶东半岛无疫区外引管理办法,这里面规定了一些具体的包括指定通道、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有哪些?主要有一个是引进要审批,第二是审批要隔离,要在缓冲区进行隔离检疫,除了输出地检疫以外,还要在我们这里进行二次检疫,当然这是不收费的。检疫完以后合格了,就允许进入,按照我们的指定通道,到引进的目的地。到了以后,我们的属地动监所,就是我们的监督所还要进行跟踪监管,要定期查看有没有问题,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没有问题,我们就放心了,这是可以供应市场的。
通过这些严格的措施,来维持我们无疫区长期保持无疫。谢谢大家。我就回答这些。
陈强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如果有需要继续采访的问题的,请联系省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防疫处张绍存处长,联系电话是: 87198557。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