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06- 28 09: 31: 36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编者按
玉米去库存,不仅在生产上要调结构,更要提振玉米深加工业,加快存粮转化消化。农业部已经提出,要把“粮仓”变成“粮仓+肉库+奶瓶+糖罐+燃料箱”。推进这一目标,还存在哪些困难,需要为玉米深加工企业注入哪些动力?玉米深加工的出路在哪里?本版通过对山东玉米深加工企业运行状况的调查以及玉米深加工领域专家的分析文章,进行深度关注。
本报记者 吕兵兵 文/图
“今年以来,玉米加工能力有明显增长。特别是玉米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2015年加工总量约378万吨,今年前4个月加工总量已近170万吨,全年有望突破480万吨。”6月23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局产业化办公室,工作人员拿着一张《全市玉米加工情况汇总表》展开了分析研判。
据山东省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李传府介绍,山东是玉米加工规模最大的省份,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大、数量多,是我国玉米深加工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转化能力已超过1500万吨,玉米淀粉、淀粉糖、玉米味精及赖氨酸的生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现状:淀粉加工产能过剩,开工率较低
发酵有机酸是玉米深加工领域的高端产品之一。位于潍坊市昌乐县的英轩实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发酵有机酸生产企业。
李福生是英轩实业负责玉米原料收购的经理。他说:“去年下半年玉米价格下降,企业原料采购成本降低,所以今年是行业比较好的时候,现在基本满产,去年同期也就80%多。而且,公司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多数用于出口,市场和效益都比较稳定。”
据了解,有机酸、变性淀粉、功能糖、酒精及生物医药加工等因为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现阶段形势较好。
但是,饲料行业和淀粉加工行业问题就较多。饲料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下游市场低迷,出现产能过剩,整体行业开工率较低。淀粉加工行业玉米生产环节和加工企业脱节,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受粮食临储收购政策、木薯淀粉北进等影响,目前行业开工率较低。
在临沂市,因玉米加工产品以淀粉及淀粉糖、蛋白饲料等初加工产品为主,存在加工链条短、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玉米加工企业开工率普遍不到八成。
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是中国玉米淀粉行业的龙头,是全国玉米加工量最大的企业,在山东省内外共有7个加工厂。据该公司一位经理介绍,近年来,受玉米价格以及下游工厂不景气、国际低价格产品挤占国内市场等影响,企业连年亏损。兴贸公司目前山东省内工厂勉强达产,省外工厂处在限产状态。2015年全公司玉米淀粉产量仅占产能的75%。
趋势:差异化发展,打品牌是王道
“玉米的种皮做纤维饲料,里面的玉米肉(胚乳)加工成淀粉乳,通过分离加工,一部分做高蛋白饲料,另一部分加工成淀粉糖,再分别制成注射糖、葡萄糖不同的产品……”在位于滨州市邹平县的西王集团,集团企划部部长王媛媛告诉记者。
据介绍,西王集团年可加工玉米3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淀粉糖生产基地、麦芽糊精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注射葡萄糖生产基地。“集团明确了多品种和差异化发展战略,原料总利用率高达99%以上。其中,玉米油为中国玉米油第一品牌,无水葡萄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7%,食用葡萄糖等主导产品出口亚、欧、非、南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王媛媛说。
诸城兴贸公司近年来也在着力推进转型发展,产品由以玉米淀粉为主向下游延伸,变性淀粉、高麦芽糖浆、葡萄糖、麦芽糊精等产品和产量逐年增加,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拳头产品。
李传府说,山东众多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一个共同特点是实施多品种和差异化发展战略。这样,企业最大限度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以核心产品为依托打响品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玉米深加工行业整合加剧,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的产加销紧密联结的产业集群会成为发展趋势。
出路: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集群发展
潍坊英轩实业近期遇到了问题。“市场上去年的玉米消化得差不多了,目前玉米原料多数在国有粮库里,拍卖价格越来越高。”李福生说。
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介绍,目前的粮食收购储备系统“收”和“储”的职能单一,粮食陈化问题突出,导致了巨大浪费。
王勇建议让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充分参与玉米收购与储存。“这些企业普遍具备较大的储备能力和专业的检测能力。他们参与和介入玉米收储,可便于国家对粮食收购终端环节管理,质量把控更为有力。同时让企业有计划有节奏地消化存粮,可有效避免陈化粮的出现。”
兴贸公司人士说,目前已经有了积极性政策信号,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这将使企业具有灵活性与主动性。
从山东全省看,玉米深加工比例总体还比较低。“玉米深加工企业要主动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李传府说。在向前延伸上,加工业对原料玉米的需求在不断细化,要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掌控原料基地。在向后延伸上,要提高精深加工、精细加工能力,增加特种淀粉等的生产。
此外,玉米加工企业对玉米芯、秸秆、苞叶等副产品加工利用率不高,环保设备投入资金量大等问题也制约着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应立足产业现状,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推进玉米加工企业联合、集群、园区化发展,共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效益。”李传府说。
链接
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种类多达百余种。主要产品有淀粉糖、氨基酸、有机酸、多元醇和玉米酒精等几大类。
淀粉糖行业仍有潜力
目前,我国淀粉糖年产量1200万吨,居世界第二,出口量占总产量的约10%。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产品质量稳步上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淀粉糖的应用目前主要在食品领域和医药领域,饲料领域正在逐步开拓市场,未来发展仍将具有一定的潜力。
氨基酸扩张空间有限
主要包括谷氨酸钠(味精)和赖氨酸。
氨基酸中产量规模最大的是味精,2015年产量达到230万吨,居世界首位,出口量占总产量的24%。近年来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谷氨酸生产的产酸率、糖酸转化率明显提高,粮耗、能耗和水耗大幅度降低。
赖氨酸盐主要作为饲料添加剂。目前全国产能约200万吨,2015年赖氨酸产量约为100万吨,出口量占总产量的26%。由于下游饲料行业需求疲软,加之赖氨酸产能已经很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不会有太大的扩张空间。
有机酸要向高端产品迈进
包括柠檬酸、葡萄糖酸和乳酸。目前我国柠檬酸发酵生产企业有7家,产能约160万吨,2015年国内柠檬酸总产量134万吨,出口量占总产量的72%。柠檬酸及其盐在国际市场上主要应用在食品工业和洗涤业,此外在医药、饲料、新材料等领域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我国葡萄糖酸产能约100万吨,2015年国内葡萄糖酸产量约为60万吨,出口量占总产量的24%。高端葡萄糖酸钠依然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015年,我国乳酸全年产量约12.8万吨,产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29%。目前,国内食品级乳酸产能已经饱和,聚合级乳酸由于生物基材料市场逐渐升温,产业化步伐加快。近3年我国乳酸产品受进口产品冲击较大,出口受阻,形势不容乐观。
多元醇市场较为稳定
多元醇产品中目前产量最大的是山梨糖醇,2015年我国产量达13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山梨醇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是医药、牙膏、化妆品等,近年市场需求一直较为稳定。
目前在多元醇产品中,增长速度较快、发展势头良好的是甘露糖醇。
玉米酒精或将阶段性回升
近年来,我国玉米酒精产量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于国家玉米去库存的需要,预计未来2~3年玉米酒精生产将有阶段性回升。但长期来看,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燃料乙醇市场难以迅速扩张。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