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青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坚定走质量兴牧之路
2018-03-20 15:41:38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畜牧业规模大、组织程度高,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我市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紧紧扭住都市型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定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突出“四化”发展方向,努力推动畜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出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质量兴牧之路。

一是抓规模化促提质

以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退户建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两区一场”建设为抓手,引导养殖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升养殖设施化和装备自动化水平,打造产业发展聚集高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全市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475个、退户建区养殖小区98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39个,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超过86%。深入推进屠宰行业“撤点设厂”行动,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全市生猪屠宰企业由43家减少到20家。

二是抓产业化促增效

发力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鼓励各类主体全链条参与畜牧业发展,加快培育兽药饲料、生物科技、畜牧业装备制造、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千亿级畜牧业产业链。养殖环节产值达到168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00亿元。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建立完善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万福、九联、康大等龙头企业延伸农牧结合、粪污处理利用产业链条。全市有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4家、省级13家、市级2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2家、过十亿的10家,80%以上的畜产品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大力支持产业项目的引进、建设、运营,带动辐射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着力推进梦园蛋鸡产业园二期120万只蛋鸡、青岛正大年出栏350万只肉鸡自动化养殖、环山集团40万只蛋鸡、波尼亚4亿元肉品深加工、青岛尚德生物75吨微生态发酵制剂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抓品牌化促转型

聚力畜牧特色品牌和畜产品大宗品牌两个重点,不断调动企业、社会、政府三个积极性,着力管好品质、讲好故事、搞好引扶、做好服务,借助各种展交会进行品牌推介,借力物联网、大数据等平台进行品牌营销,鼓励里岔黑猪、琅琊鸡、田瑞鸡蛋等特色品牌深化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一批具有地方优势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特高精品牌产品,支持“食安山东”畜牧业示范品牌、青岛知名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全市畜牧业有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知名品牌12个,形成了六和、九联、正大、康大、万福、波尼亚、易邦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和里岔黑猪、禧福黑猪、青岛年猪、何氏牛、波尔旺牛羊肉、琴牌乳品、雪龙黑牛等一批本土特色品牌。通过“一免两不”政策(免除检测经费、未通过无公害认证不予申报扶持项目、不予申报荣誉称号),加大无公害认证推进力度。全市无公害产地产品738个、畜产品地理标志3个。

四是抓生态化促升级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清洁、循环畜牧业,加快形成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的绿色畜牧业发展模式。扎实推进绿色发展“三级联创”,创建示范场160个、示范镇16个,莱西市成为国家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路径,突出抓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建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着力抓好10种粪污处理和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推广。在全国率先实现畜牧业生产大县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全覆盖,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和所辖三市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均被列为全国试点县(市),去年处理病死猪42万头、家禽约2000万只、肉兔53万只、牛羊0.77万头,实现保险理赔4267万元。聚焦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发力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两个关键环节,全面启动粪污处理设施配建行动,全市2425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已有2283家完成配建,配建率达到94.1%。全市新建100处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列入今年市办实事,进一步坚定全市上下坚持生态化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争取中央财政4500万元,支持平度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青岛华通能源公司、青岛华睿弘盛能源公司,分别在南村镇、崔家集镇建设以畜禽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可年处理养殖废弃物60万吨、生产有机肥6万吨、制取沼气4000万立方的大型资源化项目。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