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3- 30 09: 19: 00 | 来源: 信息中心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人民网济南3月29日电(宋翠)“每只鲁西黑头羊种羊比当地绵羊多增收1000余元,每育肥1只鲁西黑头羊比当地绵羊多增收200元。”29日上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鲁西黑头羊”新品种发布会在济南举行,来自聊城的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会上发言表示。
农业部科教司产业技术处调研员孙俊立,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副处长张桂香,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金海研究员,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戴文超,省科技厅农村处调研员王胜利,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等领导出席了上午的发布会。
1月8日,农业部发布公告,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历时18年潜心培育的鲁西黑头羊通过审定,成为我国北方农区第一个国审肉用绵羊新品种。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鲁西黑头羊新品种选育,是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由南非黑头杜泊绵羊与山东地方品种小尾寒羊杂交培育而成。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产肉性能好、肉品质好、羊皮质量好、适应性强六个特点。该新品种既可作父本对地方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又可纯繁进行商品生产,丰富了我国肉用绵羊品种资源,填补了国内空白,产肉和繁殖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该新品种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省畜牧总站、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和新疆农垦科学院等5家科研单位,并联合省内8家生产单位,联合攻关培育而成。
“鲁西黑头羊新品种的成功培育,是山东省畜牧产业上的大事喜事,是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成立十年来的典型成果,也是科技创新助力肉羊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举动。”金海研究员在会上致辞说,它开创了中原地区自主培育肉羊新品种的先河,将改变北方农区乃至我国肉羊产业以国外引进品种的现状,对于推动肉羊良种的培育和肉羊生产向高产、优质和高效方向发展,促进肉羊产业乃至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实践表明,发展肉羊生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草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抓手。”张桂香在会上对此寄于厚望,她说,希望山东把鲁西黑头羊做成畜牧业靓丽的新名片,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提升我国肉羊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在培育过程中,山东现已建成核心育种群、育种群、繁殖群三级繁育体系,辐射带动了育种区5个县、33个乡镇发展鲁西黑头羊152376只,外销种羊67600只,生产优质商品肉羊108万只,累计增收2.8亿元。
“目前,鲁西黑头羊已成为山东省西部隆起带地区科技扶贫重大成果,探索建立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效显著的科技扶贫模式。”万书波在会上表示,该成果适应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优质供给的需要,为促进肉羊产业提供高质量前端供给,延长肉羊产业价值链,推动肉羊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为农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