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000004502198Q/2019-0067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 组配分类: | 其他文件 |
发布时间: | 2019-08-14 | 有效性: |
2019- 08- 14 11: 15: 11 | 来源: 办公室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关于切实做好灾后生产恢复工作的通知
鲁牧办发〔2019〕6号
各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防台风和抗灾救灾工作一系列部署要求,组织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切实做好“利奇马”台风灾后生产自救工作,加强疫病防控、尽快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灾后禽畜养殖场防疫、消毒及各主要畜种生产管理等10个技术指导意见(见附件1-10)。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认真抓好落实。
一、切实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全省畜牧业抢险救灾工作,省局成立了由唐建俊局长任组长,各局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情况调度、专家指导、政策保障4个专项小组,全力组织推进全省畜牧系统抗灾救灾。各地要切实提升政治站位,把当前畜牧业抢险救灾工作提上重要日程,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专门人员,强化应急值守,全力以赴做好畜牧业灾后重建工作。
二、全力抓好抢险救灾。为指导各地做好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省里8个巡查指导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分赴各地指导督促抢险救灾。各地也要组织力量,奔赴一线帮助养殖场户开展生产自救,重点解决圈舍排水、溺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消毒灭源等头等大事,及时组织开展倒塌或损坏圈舍修缮、紧急免疫、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有序有效推进抢险救灾工作。继续落实灾情日报制度,据实统计疫病防控、养殖生产、灾后重建等情况,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三、严格落实防疫检疫。严格做好因灾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协调毗邻地区专业无害化处理企业保持24小时运转,帮助收集受灾地区死亡畜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无害化处理。切实抓好基础免疫,结合防控实际做好灾区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补免或强化免疫,构筑有效防疫屏障。组织抓好强免疫苗、消毒药品等物资调拨,切实搞好消毒灭源。加大灾区重大动物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严格规范检疫,落实疫情报告和举报核查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四、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各地要根据省里制定的10个技术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细化落实适合本地情况的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要根据受灾情况,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选择养殖场址,指导养殖场户提高畜禽圈舍建设标准,运用新技术开展畜禽养殖,提高设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指导力度,组建专家队伍,选派技术人员,及时深入养殖场户,指导群众开展自救,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加大协调力度,及时满足养殖场户购买仔畜、雏禽、饲料兽药等需要,尽快恢复畜禽养殖生产。加强宣传引导,抓好舆情监测,引领正面宣传的舆论导向。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地要积极向当地政府做好汇报,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衔接、通报抢险救灾情况、争取政策支持。协助做好养殖场户查勘定损和保险赔付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养殖场户经济损失。积极做好银企对接,加大金融部门支持力度,帮助养殖场户灾后重建。
附件:1.灾后禽畜养殖场防疫技术指导意见
2.灾后禽畜养殖场消毒技术指导意见
3.灾后生猪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4.灾后肉鸡肉鸭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5.灾后蛋鸡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6.灾后奶牛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7.灾后肉牛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8.灾后羊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9.灾后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10.灾后饲草料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2019年8月14日
附件1
灾后禽畜养殖场防疫技术指导意见
1.对受淹畜禽迅速进行转舍转圈,尽快将畜禽转移至干燥安全地带,避免风吹雨打或曝晒。要及时清除栏舍周边特别是排水沟里的污水污物,保持环境整洁与排水畅通。
2.迅速清除受淹畜禽舍内溺死的动物尸体,防止畜禽尸体腐烂发臭和病菌扩散,引起疫病流行。
3.溺亡的畜禽可选择集中无害化处理、深埋、生物发酵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4.深埋应选择高岗地带,挖坑深不超过3米,高于地下水位,底层撒生石灰或消毒药水(分层掩埋的,每层中间撒生石灰或消毒药水)覆盖厚土。掩埋场设警戒线警告牌,安排人员定时巡查。
5.对受淹和过水地带畜禽生产场所搞好卫生清洁,全面彻底的消毒,以防止疫病的发生。
6.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监测,做好动物疫病补免和强化免疫工作,预防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
7.面向基层防疫人员和广大养殖户,积极开展《动物防疫法》和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切实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防疫水平和养殖户的自主防疫意识。
8.进一步加大受灾地区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附件2
灾后禽畜养殖场消毒技术指导意见
1.消毒要点
首先对畜禽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清洗,对洪水淹过的圈舍要及时排除洪水,清除淤积的泥土、粪便、垃圾及各种垃圾污物。清污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应及时清运,严禁私自倾倒堆积或入河。
2.消毒顺序
先清洗棚顶,然后墙壁,最后清洗地面,从圈舍的远端到门口,先室内后室外逐步进行,不留死角,彻底清扫清洗。
3.圈舍与环境消毒
圈舍周围地面、道路及运动场可用10%~20%漂白粉混悬液或干粉撒布;也可用1:200倍的复合酚喷洒;对于圈舍周围2米的地带可在冲洗后即撒上生石灰消毒。对于圈舍内外的墙壁,可用1份生石灰加1份水制成熟石灰,然后用水配成10%~20%的石灰乳混悬液,以石灰乳粉刷消毒。舍内阴湿地面、粪池周围可撒布用生石灰1千克加水350毫升化开而成的粉末。对于舍内空间可密闭后用5%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2.5毫升喷雾消毒,或进行熏蒸消毒。熏蒸通常用甲醛,事先计算好消毒舍的容积,每立方米用甲醛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关闭门窗及通气孔,舍内加温到20℃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上,一般消毒24小时,而后打开门窗通风。灾后2周进入常规消毒。
4.畜禽饮水的消毒
被洪水淹没的水井,要先把井水淘净,清除淤泥,再按体积每立方米水加入漂白粉6~10克,将井封闭6小时后再用;饮水消毒方法简单,事先在另外的容器内调成稀释液,然后放在饮水器或饮水槽内让畜禽饮用。主要是选择有效、安全且又无毒、无副作用及对产品无残留的消毒药。常用消毒剂有:漂白粉,每50升水中加1克;百毒杀(50%)每升水加1~2毫升。
5.带畜带禽消毒
带畜、带禽进行喷雾消毒,比较全面彻底,既能直接杀灭隐藏于畜禽舍内环境,包括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又能直接杀灭畜禽体表、呼吸道浅表滞留的病原体。清除粪便、垃圾后带畜禽消毒。喷雾量按每立方米约15毫升计算,关闭门窗进行,操作时让喷雾器的喷头向上喷雾,使雾滴向下落,雾滴小为好。常用带畜、带禽消毒药使用浓度:0.02%百毒杀;0.2%~0.3%过氧乙酸;0.2%~0.3%次氯酸钠;菌毒敌(复合酚)1:100~200稀释液。注意7日龄以内的雏禽,2周以内的幼畜不宜使用带畜、带禽消毒。
6.畜禽场各种用具的消毒
对于畜禽场是饲槽、料桶、饮水器、水槽、水桶及盆等各种用具彻底清洗干净后可用3%~5%的来苏儿浸泡消毒,或用1%~2%烧碱水来消毒非金属类用具,消毒后的用具须经清水彻底冲洗后再使用。对于畜禽场的汽车、四轮车、手推车、孵化器等设施设备也可先清洗后再移至烈日下暴晒消毒。
7.工作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完成无害化处置工作和消毒工作后,应将脱下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集中焚烧处理;接触污染物后,应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涂擦双手,消毒作用时间应不低于1分钟,然后用水清洗。
附件:
常用消毒药品及使用方法(供参考)
1.生石灰:适用刷棚圈墙壁、桩柱及地面的铺洒消毒等。石灰水的配制方法:1公斤生石灰加4~9公斤水。先将生石灰放在桶内,加少量水使其溶解,然后加足水量。石灰水要现配现用,放置时间过长会失效。
2.烧碱:2%烧碱溶液可用于消毒棚圈、场地、用具和车辆等。3%~5%的烧碱溶液,可消毒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面。消毒棚圈时,将家畜赶(牵)出栏圈,经半天时间,将消毒过的饲槽、水槽、水泥地或木板地用水冲洗后,再让家畜进圈。
3.过氧乙酸:2%~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喷雾消毒棚圈、场地、墙壁、用具、车船、粪便等。
4.复合酚:复合酚100~300倍液适用于消毒畜舍、场地、污物等。
5.季铵盐类:用3000倍稀释液喷洒、冲洗、浸渍,可用来消毒畜舍、环境、机械、器具、种蛋等。季铵盐类2000倍液可用于紧急预防畜禽舍的消毒。季铵盐类10000~20000倍稀释液可预防储水塔、饮水器被污物堵塞,可以杀死微生物、除藻、除臭、改善水质。
此外,可选用氯制剂、碘制剂、酸制剂、醛类、卤素类、表面活性剂等消毒剂,按说明书要求配制后对圈舍环境、器械等进行消毒。
附件3
灾后生猪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做好溺亡猪只处理
1.对猪场内外及周边区域批量溺死猪尸体采取深埋或集中送无害化处理厂处理。
2.对散在于田间、林地的零星死猪尸体就地掩埋,掩埋区域进行消毒。
二、加快排水清淤与维修维护
3.加快猪舍排水清淤,检查猪场各种建筑设施,进行必要的整修、加固。
4.粪便、垫料堆积发酵处理。
5.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排查水电隐患。
三、加强场舍清洗消毒
6.用高压水枪清理渍水墙壁、设备和地面,做好猪舍环境、车辆、用具的消毒工作。清洗消毒完毕的猪舍空置一段时间后再进猪饲养,做好通风处理,尽可能保持干燥。
四、加强饲养管理
7.对精神状态差、应激大、抵抗力弱的猪只采取淘汰处理。
8.对外观健康但生产能力下降的猪只,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酸化剂和电解多维等,缓解应激。
9.避免饲喂霉变饲料,预防霉菌毒素中毒的发生。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做好猪舍通风、干燥工作。
10.及时疏导水源周边积水和污染物,对猪只饮水进行质量监测,发现不达标,及时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饮水安全。
五、加强疫病防控
11.做好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落实防控措施。
12.做好免疫工作。在专业兽医指导下,及时补免或强化免疫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苗,灾后尤其要注意防范猪丹毒等细菌病的发生。
13.做好驱虫工作,近期内防范皮肤寄生虫病的发生,一个月后进行消化道寄生虫的驱虫工作。
14.做好灭蚊、灭蝇及灭鼠工作。
附件4
灾后肉鸡肉鸭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做好溺亡肉禽处理
1.对肉鸡、肉鸭养殖场内外及周边区域批量溺死禽只集中无害化处理或生物发酵处理。
2.对散在于田间、林地的零星禽只就地掩埋,掩埋区域进行消毒。
二、做好排水清淤和设施维修
3.加快积水外排和淤泥清理,彻底打扫场内环境,防止污染物存留。对粪便、垫料堆积发酵处理。
4.清理料库,处理霉变饲料,并使库房地面、墙壁等保持干燥。
5.对冲毁的禽舍进行修复、加固,检查水电线路,恢复供水供电,防止触电等事故发生,检查风机、料槽、水槽、卷帘等设施设备,及时更换或修理。
三、加强饲养管理
6.注意观察禽群状态,及时淘汰弱残禽只。
7.保持禽舍内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污物,保持禽舍内通风良好,避免过于潮湿、密度过大。
8.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和清洁饮水,饲料贮存在阴凉干燥处,防止饲料发霉;经常检查水线,保证饮水不被微生物污染,在饮水中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增强抵抗力。
四、加强疫病防控
9. 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落实防控措施。
10.做好免疫工作。在专业兽医指导下,及时补免或强化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疫苗。
11.对进出养殖场的道路、车辆、物品和人员进行消毒。禽舍外环境用石灰、火碱喷洒消毒。
12.对空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干燥,用消毒药物冲刷用具、水线、墙壁及地面,然后密闭禽舍,用福尔马林密闭消毒,空舍3周后使用。
13.垫料平养的养殖场,做好垫料的消毒,以防止球虫、盲肠肝炎及梭菌感染。
14.做好灭蚊、灭蝇和防鼠工作。
附件5
灾后蛋鸡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做好溺亡蛋鸡处理
1.对蛋鸡养殖场内外及周边区域批量溺死禽只集中无害化处理或生物发酵处理。
2.对散在于田间、林地的零星蛋鸡就地掩埋,掩埋区域进行消毒。
二、做好排水清淤和设施维修
3.加快积水外排和淤泥清理,彻底打扫场内环境,防止污染物存留。对粪便、垫料堆积发酵处理。
4.清理料库,处理霉变饲料,并使库房地面、墙壁等保持干燥。
5.对冲毁的禽舍进行修复、加固,检查水电线路,恢复供水供电,防止触电等事故发生,检查风机、料槽、水槽、卷帘等设施设备,及时更换或修理。
三、加强饲养管理
6.将过水鸡群与未过水鸡群分开饲养,注意观察禽群状态,及时淘汰残弱鸡只。
7.保持禽舍内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污物,保持禽舍内通风良好,避免过于潮湿、密度过大。
8.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和清洁饮水,饲料贮存在阴凉干燥处,防止饲料发霉;经常检查水线,保证饮水不被微生物污染,在饮水中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增强抵抗力。
四、做好疫病防控
9. 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落实防控措施。
10.做好免疫工作。在专业兽医指导下,及时补免或强化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疫苗。
11.鸡舍、场区每天消毒1次,场区地面可撒生石灰,同时每天喷雾消毒1次;鸡舍可用百毒杀、过氧乙酸、抗毒威等药物按说明稀释后喷雾消毒,保证每平方米喷雾量在60~180毫升。
12.开放式水槽每天用高锰酸钾洗刷消毒1次;乳头式饮水器用酸性消毒液浸泡后,高压冲洗,排除管内污物。
13.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进行沐浴、更衣、消毒后,方可进入鸡舍。小型养鸡户喂鸡人员进鸡舍前要更衣、换鞋,消毒鞋底,用消毒液洗手后方可操作。
14.对90日龄以下的鸡群投喂预防鸡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的药物。
15.清除场区周边污水、垃圾,进行灭蝇、灭鼠、灭蚊工作。
附件6
灾后奶牛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做好环境清洁消毒
1.将溺死的奶牛收集运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处理,或就地就近深埋,并对掩埋区域进行消毒。
2.及时处理奶牛场淤泥和粪污,保持环境整洁与排水畅通。
3.清洗消毒圈舍、设施设备,并进行维护修理。
二、加强饲养管理
4.饲喂电解多维,改善营养,消除应激,恢复产奶水平。
5.检查饲草料状况,及时处理霉变饲草料,并晾晒受潮但未霉变的饲草料。
6.做好水槽清洗和饮水消毒,确保饮水质量安全。
三、加强疫病防控
7.做好口蹄疫、布病等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落实防控措施。
8.加强口蹄疫等动物疫病的补免或强化免疫,开展驱虫、灭蚊、灭蝇、防鼠和消毒工作。
9.保持卧床干燥,减少乳房炎和蹄病发生。
10.做好日常观察。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
附件7
灾后肉牛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快排水清淤
1.及时清理积水淤泥,避免基础设施墙体受到损毁坍塌。清除粪污进行堆积发酵,保持清洁卫生。
2.加强舍内除湿,使犊牛远离潮湿地面,预防犊牛腹泻病等。
二、及时修复设施
3.修复已损坏或倒塌的围栏和牛舍,加强畜舍坚固性,防止栏舍倒塌伤牛。
4.及时抢修水电设备以及饲料库、草库、青贮池、粪污处理等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三、做好饲养管理
5.及时淘汰体弱、伤残牛只,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6.检查饲草料状况,及时处理霉变饲草料,并晾晒受潮但未霉变的饲草料。
7.做好水槽清洗和饮水消毒,确保饮水质量安全。
四、加强疾病防控
8.做好口蹄疫、布病等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落实防控措施。
9.加强口蹄疫等动物疫病的补免或强化免疫,开展驱虫、灭蚊、灭蝇、防鼠和消毒工作。
10.按照全进全出原则,引进健康架子牛进行补栏。
附件8
灾后羊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做好环境检查
1.尸体及时运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处理,也可选择就近就地深埋处理。
2.对羊场圈舍、设施设备的淤泥和粪污进行清洗、处理、消毒。
3.及时抢修维护,保持羊舍、运动场清洁干燥。
二、加强饲养管理
4.做好饮水的消毒工作,保证清洁饮水。
5.可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及时淘汰体弱、伤残羊只,尽量减少放牧羊只外出。
6.检查饲草料状况,及时处理霉变饲草料,并晾晒受潮但未霉变的饲草料。
三、做好疫病防控
7.做好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病等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落实防控措施。
8.加强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的补免或强化免疫,开展驱虫、灭蚊、灭蝇、防鼠和消毒工作。
9.加强体内线虫、绦虫、吸虫和体外蜱虫的驱虫。
附件9
灾后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做好溺亡动物处理
1.对养殖场内外及周边区域溺死水貂、狐狸、貉、兔尸体,采取深埋或集中送无害化处理厂处理。
2.对散在于田间、林地的零星死亡水貂、狐狸、貉、兔尸体就地掩埋,掩埋区域进行消毒。
二、做好排水清淤和设施维修
3.排出养殖场内及周边的积水,清除污染物,保持畜舍通风干燥,确保场区环境清洁。
4.及时修整道路,修复场内基础设施,对于损毁的兽舍及时进行维修,避免兽舍坍塌;检修场内线路和供水设施设备,排除水电隐患。
5.修整进出场的消毒池或消毒室,及时更换消毒液。
三、加强饲养管理
6.做好种兽的健康管理,对精神状态差、应激大、抵抗力弱、不适宜留种的动物采取淘汰处理。
7.将生鲜料熟制后饲喂,调整饲料配方,加强营养,食物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VC等抗应激添加剂,提高动物抵抗力。
8.加强饮水器具和水源的清洁和消毒,确保饮水安全。
9.严禁饲喂腐败、变质或霉变的饲料;严禁饲喂溺亡或病死动物尸体。
四、开展消毒灭源
10.对进出养殖场的道路、车辆、物品和人员进行清洁消毒。对舍外环境用石灰、火碱喷洒消毒。对养殖场内所有器具,采用浸泡、烟雾或火焰等方式进行消毒。
11.使用0.1 %~0.2 %过氧乙酸溶液或0.1 %次氯酸钠溶液,喷雾消毒毛皮动物体表。舍内设施、墙壁和地面,每天全场带兽喷雾消毒1次,连续消毒1周。
12.对养殖场的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加等量10 %~20 %漂白粉乳液(或1∕5量干粉),作用6小时以上消毒。
13.加强养殖场杀蝇、灭鼠和防蜱虫工作,阻止犬、猫、猪、家禽等其他动物出入养殖场。
五、做好疫病防控
14.密切观察动物健康状况,及时淘汰弱残动物。在专业兽医指导下及时做好犬瘟热、病毒性肠炎、出血性肺炎、兔瘟等疫病的补免和加强免疫工作。
15.加大灾区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对疑似病例,及时联系有资质检测机构进行确证,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16.做好炭疽、链球菌病等自然疫源性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监测排查工作。
附件10
灾后饲草料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饲草料保护与管理
1.饲草料厂车间进水后,全部断电,加快排水,通风晾干。检查车间的电路是否遭到损坏,及时更换受损的电线、插座等,保证人员、机械安全。对浸水的机械设备加强通风晾干,及时检修。
2.尽快清理仓库,保持仓库干燥,可以选择生石灰等干燥剂吸潮,必要时可以用工业抽湿机。
3. 迅速检查所有贮存饲草料有无浸水情况。对水淹而无霉变的饲草料,可进行晾晒并添加防霉剂,防止饲草料发霉变质,避免引发动物中毒。及时处理棚舍内、料槽中被雨水淋湿、浸泡的饲草料。
4.迅速检查青贮窖是否进水,及时检查青贮窖周围的排水通道是否通畅,防止雨水倒灌进入青贮窖。出现积水的青贮窖及时排水,并处理好浸水后的青贮饲草料,密封完好的青贮饲料。
5.在低洼地,建议由地下青贮窖(池)改为地上青贮窖(池),避免因积水造成损失。
6.规模牛羊场要做好青贮饲料收贮准备工作,及早备足青贮饲料,避免收贮霉变青贮原料。
二、牧草和青贮玉米涝渍危害防治
7.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土壤水分。尽快清理死棵、败叶和杂草,并集中填埋,保证田间清洁,防止病害传播。
8.做好土壤消毒处理,增施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肥、土壤改良剂等,优化土壤微生态系统。
9.适量增施基肥,满足牧草及青贮玉米的正常生长养分需求。
10.加强病虫害监测,搞好绿色防控,保障牧草及青贮玉米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