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000004502198Q/2019-0163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 组配分类: | 综合分析 |
发布时间: | 2019-09-30 16:48:59 | 有效性: |
2019- 09- 30 16: 48: 59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养猪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猪肉是桓台县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发展生猪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桓台县的饲料行业发展和生猪生产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生猪及产品供给现状
受非洲猪瘟影响,桓台县生猪生产下滑严重,目前全县生猪存栏2.3万头,比去年同比下降25.8%,能繁母猪存栏3010头,同比下降21.1%,仔猪存栏6800头,同比下降15%,生猪生产形势严峻。现有大型生猪规模养殖场2家,养殖聚集区3处,共计存栏10000头,同比下降20%。
桓台县唯一一家生猪定点屠宰(宏康源屠宰场)今年1-7月份共屠宰生猪1079头,从8月份开始,按照省局要求,因不具备非洲猪瘟检测条件,暂时予以关停。
目前桓台县猪肉市场主要依托县内5家商超、3家农贸市场、肉品专营店和乡镇农贸集市供应。所供生猪肉品,全部来自县外屠宰加工企业。销售价格由进货价格决定,猪肉肉源紧张,配送量减少,价格上涨较快。今年1-8月份,桓台县从外省调入生猪产品共计492.84吨(其中河南省调入52.0吨,辽宁省2.27吨,河北省420.82吨,江苏省14.44吨,北京市3.22吨,天津市0.09吨)。同比上涨69.4%。其余来自省内县外屠宰企业。预计全县全年生猪消费量为6148.8吨,折合生猪6.5万头,2019年生猪预计缺口3.2万头。
二、饲料行业发展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桓台县饲料生产企业共有两家,其中一家生产饲料添加剂,另一家生产牛、羊全价饲料,生产时断时续,企业生产不能全负荷运转,饲料市场比较疲软,主要有以下原因:
1、近几年,全国都在进行环境治理,各地制定了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关闭或转移了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企业,适养区、限养区部分养殖场户因环境问题被主管部门关停,饲料行业因畜禽存栏总量下降而减产。
2、2018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发生的非洲猪瘟,对养殖行业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受疫情影响,猪场不敢扩建,老猪场补栏不到位,疫情影响生猪存栏,继而减少了饲料用量。
3、2019年7月份,台风“利奇马”过境桓台县,台风给桓台县带来暴雨,致使马桥镇、荆家镇、起凤镇和新城镇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再加上桓台县上游水库的持续泄洪,上述四个镇被洪水漫灌时间长达半个月之久,造成了灾区畜禽大量死亡,荆家镇东刘村一鸡场120余天的6万余只鸡全部被大水淹死,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荆家蓝泉牧场被洪水淹没后,致使日产2吨鲜牛奶的80余头奶牛全部停止产奶,死亡50余头奶牛,造成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暴雨导致大量畜禽死亡,进而影响了饲料的使用量。
(二)对饲料今后发展的建议
畜牧业在遭受自然灾害和疫情双重打击下,全县畜禽存栏量严重下滑,饲料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建议政府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帮扶力度,出台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推动生猪生产值得关注的一些倾向
随着市场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生猪养殖场户的养殖利润提高,新上及补栏积极性高涨,但仍有众多因素限制了生猪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一)养殖能力受限。一是畜禽养殖区域规划,对禁养区内养殖场户实施了关闭搬迁,控养区内禁止新建及扩建养殖场,许多老旧养殖场养殖规模有限。二是非洲猪瘟疫情对养殖场户造成巨大心理冲击,虽然桓台县整体疫情态势趋缓,但由于没有疫苗防护,防控难度大、成本高、技术复杂,养殖场户“想养不敢养”,严重影响生猪生产恢复发展。
(二)资金保障不足。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养殖生物安全技术门槛显著提升,部分养殖场户恐慌性清栏空场,甚至彻底退出,造成严重亏损。目前仔猪、种猪价格高位运行,仔猪、后备母猪每头分别达1000元、4000元以上,养殖成本大幅上升,养殖场户普遍资金紧张。生猪规模养殖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支撑,但由于银行在信贷中为降低风险都明确要求在贷款时提供抵押担保,但养殖场户的养殖厂房没有固定资产证书,活畜产品又不能作为抵押物,所以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养殖场户融资困难。
(三)养殖用地难。随着各级政府及群众百姓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畜禽养殖场获得养殖用地审批越来越难,很难找到符合养殖的用地。
四、猪肉价格上涨趋势及可能造成的影响
猪价的快速大幅上涨,已经超过市场预期,生猪均价26元/公斤,直接反应了生猪供给的严重短缺,近期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保供稳价,包括放松土地限制、提高生猪保险保额等政策。后市来看,政策利好行业产能恢复,但无法跨越供给断档期。政策调控对供给的影响比较有限,短缺局面难以缓和,猪价将继续上涨,在消费旺季来临下供需缺口拉大,依旧难改猪价上涨趋势,在经过短期调整之后,猪价会再次向上突破。在消费上,肉鸡替代效应逐步显现,加上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禽肉作为猪肉消费的主要替代品,禽肉消费快速增长,消费的影响或将成为未来鸡价上涨的主导因素,随着国庆节放假拉动需求,鸡产品价格有望拉动上涨。
五、采取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疫情防控措施和疫情处置,切实稳定生猪生产。一是严格落实各项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着力抓好养猪场户特别是规模猪场防疫监管,监督落实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等饲养管理制度,提高养猪场户生物安全防范水平。强化疫情传播重要关口、重点环节的巡查。一旦发生疫情,要督促养猪场户严格规范逐级上报疫情,做好疫情处置,严防疫情扩散。二是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开展产地检疫。落实货主产地检疫申报主体责任,严格履行检疫程序,强化资料审核查验、临床健康检查等关键检疫环节,不得违规出具检疫证明,不得无正当理由不出具检疫证明。三是全面落实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规定。加强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加大运输环节查验力度,在全县主要入境点设置5处清洗消毒点,免费为畜禽运输车辆进行消毒,对病死畜禽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坚决消除运输环节传播疫情风险。进一步细化便捷措施,优化程序,保障符合条件的种猪和仔猪调运,支持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场“点对点”生猪及产品调运,不得层层加码禁运限运。四是强化屠宰环节监管。督促指导生猪屠宰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配齐非洲猪瘟检测仪器设备,按照批批检、全覆盖原则,全面开展非洲猪瘟检测,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五是加强实用技术推广,稳定生猪生产。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养殖一线,推广品种改良、分段饲养、节本增效等高效实用饲养技术。要加大生猪良种推广力度,切实提高母猪繁殖率和仔猪成活率。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特别加大对种猪场和规模猪场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防疫能力。六是加强科学引导和市场监测预警。各部门要加强市场价格、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消费需求和跨市调运监测,指导养殖场户正确研判形势,合理安排生产。要突出正面引导,加强舆情监控,加大品牌猪肉、健康肉等的集中宣传,引导群众正确合理消费。
(二)推进肉类结构调整,增加禽肉等替代品生产。由于生猪产能恢复需要周期,后期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消费观念。大力发展非猪畜禽生产,保障肉类市场总体稳定。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组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行业协会等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养殖场户解决生产和防疫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大牛、羊、禽类生产,重点扶持周期短、见效快的肉禽生产,在技术、政策及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尽快促进空置禽舍恢复生产,着力防范因猪肉市场供应短缺和价格异常波动引起的消费恐慌。加大市场监管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调运、恶意哄抬加价等行为。
(三)完善生猪保险。严格落实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政策,简化保险理赔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要足额理赔。提高能繁母猪保险金额,由原来的1000 元/头提高到1200 元/头;提高育肥猪保险金额,由原来的500 元/头提高到800 元/头;继续实施养殖场户的能繁母猪保费由县级财政承担的相关政策。原由养殖场户承担能繁母猪保费的20%,全部由县级财政进行承担,调动养殖和参保的积极性,减少养殖成本。
(四)落实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加大对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具购置的补贴力度,支持规模猪场建设完善环保设施装备。将规模养殖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开展养殖设施改造提升、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的扶持力度,推动生猪养殖产业改造升级。
(五)强化体系建设,稳定基层动物防疫机构队伍。加快村级动物防疫员改革,全力保障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和有关津贴,构建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相互协调、运行顺畅的体制机制。
(桓台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