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莱州市多措并举推动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2020- 12- 02 12: 34: 26 来源: 莱州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莱州是全省畜牧业生产大县,多年来按照“发展、保护与安全”并举的工作方针,狠抓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山东省畜牧业先进县、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东省绿色畜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19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35.69亿元,肉蛋奶总产达17.86万吨,2019年9月,莱州作为全省唯一县市区在省政府组织召开的保障生猪生产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一、主要成效

一是标准化生产发展迅速。全力开展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四级联创,成功创建烟台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54个;高质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8%和85%。截至目前,全市发展大型规模养殖场536家,规模养殖比例达70%,今年5月份莱州市代表山东省接受农业农村部督查,荣获全国最高分。

二是产业化发展日趋完善。形成以成达食品和金莱食品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年加工畜产品达10万吨以上;先后引进海大养殖、环山养殖、天普阳光、益生种禽和新希望六合等多家国内畜牧业500强企业,推动畜牧生产再上新台阶;培育畜禽屠宰企业3家,发展生猪定点屠宰企业3家,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培创畜牧专业合作社200多家,“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场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日益完善。

三是动物防疫体系完备。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全市率先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改革,强化防疫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举办疫病防控专题培训班20余场次,累计培训10000人次,全面提升养殖场户疫情防范水平;市镇村三级防疫体系完善,多年来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经验做法

一是坚持高点定位,织密动物疫情防控大网。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镇街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的重大动物疫情联防联控新格局;调整80人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备队,组建综合协调、物资保障和舆情监测等7个小组,全力做好疫情应急响应准备工作。将全市划分为48个监管网格,逐一明确责任人,卡实包保责任;投资240万元,建成畜禽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实现运输车辆消毒灭源全覆盖。县级财政优先安排资金完善检测实验室,今年以来全市检测样品96份,屠宰场自检样品213份,向烟台送检样品198份,全部为阴性。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全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坚持生产与生态并重,环保督察期间不搞“一刀切”,在全省率先引进并推广生物酶薄床养殖技术,既实现了养殖环保零排放,又提升了生猪养殖质量和产能,《中国环境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刊登推广莱州市经验做法;多年连续实施在全省率先实行的政策性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政策性保险和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继续探讨省畜牧兽医局试点推广的生猪健康肉产业联盟项目,以健康肉品牌为引导,以浙江长三角清华研究院精准营养技术为依托,引入平安科技5G植入芯片技术实现全程追溯,按照百万生猪健康肉一体化示范项目全产业链模式运行,带动全市生猪产业全链条发展、一体化经营。

三是坚持科技支撑,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哈兽研、兰兽研和山东农大等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建立深层次交流合作,联合开展畜牧新技术研发创新。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和兽药、饲料、屠宰加工等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发展电子商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推广奶牛、生猪、肉鸡等畜禽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业互联网、物联网、数字视频监控、终端识别、在线分析、疫病早期发现等应用系统,提高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畜禽生产智能化、监测精准化、管理高效化,着力推进畜牧生产领域“机器换人”。

(莱州市农业农村局 崔倡林  柳慧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