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苜蓿架起农牧循环生态桥 多方合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20- 07- 27 10: 24: 01 来源: 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刘主任,莫言来我们农场了,他看了你们的报道很震惊,专程来看苜蓿种植和收割,他说我代表了新型职业农民,还和我坐在苜蓿收割机上合影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苜蓿基地承包户杨树林在电话一端兴奋不已。

夏日炎炎,大海边,机场旁,二千多亩紫花苜蓿种植基地里,紫花点点,绿草茵茵,机械隆隆。7月16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农机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程兴谟会同畜牧业管理处、青岛市畜研所和青岛农业大学的牧草岗位科学家来到胶东新机场苜蓿草种植基地,就推动青岛市牧草产业发展、畜禽粪污肥料化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现场调研和指导。莫言文化馆毛馆长带着莫言签名的书籍来了解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做法。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产量高、质量好, 茎秆细嫩, 适口性好, 蛋白含量高,是提高产奶量、奶品提质增效的优质饲料。胶东国际机场的紫花苜蓿种植基地从种植之初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里,从整地、选种、施基肥、播种到除草、浇灌、收割、加工,从田间管理到加工工艺,从养分实时检测到科学饲喂,倾注着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和青岛农业大学的畜牧、牧草、机械和土肥专家们大量的心血。青岛农业农村局畜研所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两天一个电话、一周一次交流,半月一次见面分析,不断地分享技术和总结经验,在不到2年时间里,帮助杨树林这样一个普通的传统农民成长为一个懂技术、有技能、善总结、好分析、有素质、能干事的农业多面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6月中旬看到《机场“牧草之王”领航 各方联动打造全产业链》的报道后,专程看望了杨树林,在杨树林身上他看到了当前中国农民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农民形象杳无踪影,积极、乐观、有知识、有能力、有思维、有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崛起。今年7月份杨树林还取得了青岛市“首评新型职业农民中级农艺师”资格。他已承包机场农场土地5000多亩,其中种植紫花苜蓿2000多亩,专用青贮玉米500多亩,玉米3000多亩。下半年他打算与养殖场合作,建设粪肥厂,既能解决周边养殖场粪污处理的问题,又能满足苜蓿农场每年施肥2万-4万吨的需求,实现种养循环。莫言感慨道:“这样的农民才是我们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是现代农业的接班人。”

(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