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5 13:08:56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一、公司简介
公司名称为山东东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20年03月,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刘集镇官庄村委会西1000米路北,主营业务生猪养殖,注册资本5000万,法定代表人李翀。目前项目有一个场区,场区位于东阿县刘集镇官庄村和梁庄村,占地面积为354亩,拟建设年出栏12万头商品猪的育肥场。主要建设保育舍30栋,育肥舍56栋,哺乳舍32栋,怀孕舍34栋,后备舍12栋,配套建设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粪便处理区、粪污处理设施等辅助工程及公用工程;主要设备为自动饲喂、环保治污设备等。该项目达产后年可提供商品猪12万头。场区已于2021年3月份投产,截止到2021年9月份存栏50669头。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周边农户500多户,增收300余万。同时辐射周边县更多的养猪场、养猪户,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公司的竞争优势有:1、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一体化产业链使得公司将各个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状态,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 制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等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2、现代化猪舍及自动化、智能化养殖设备优势。公司通过研发智能饲喂、智能环控、养猪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为猪群提供高洁净生长环 境,提高猪群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同时,公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猪病预测模型,实现疫病实时监测与有效控制,养殖过程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对部分猪病进行提前预警,辅助兽医进行远程诊断。
3、生猪育种优势。公司在发展过程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目前随着产业格局变 化的加剧,这种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所具备的肉、种兼用的特点,可以直接留种作为种 猪使用,在现在母猪极度缺乏的形式下,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种猪基础,公司通过轮回二元 母猪的留种既可以满足自身快速发展的种猪需求,又可以为市场提供优质种猪,具有得天独 厚的优势。
4、营养技术优势。公司在拥有“玉米+豆粕”型、“小麦+豆粕”型配方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大麦、原料加工 副产品的应用技术,实现了对原料的充分应用;同时应用净能、真可消化氨基酸体系设计低蛋白日粮配方,充分利用晶体氨基酸降低了豆粕用量,丰富了替代玉米原料的选择,不仅降 低了传统饲料对玉米、豆粕的依赖,也大幅降低了氮排放,环境更加友好。
5、生产管理优势。 公司对原粮采购、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和商品猪饲养等业务环节的各项生产流程制定一系列标准化制度和技术规范,实现生产过程的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装备、 统一人员、统一管理的工业化生产体系,推动公司养殖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6、人才优势。公司注重人才的引进,十余年来通过各类渠道引进精英人才,构建牧原高层次人才梯队, 储备优秀后备干部,强力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公司敢于启用少年大将军,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与培养机制。以考促学,人人成为知识精英,用知识引导干部成长;以战代练,通过实战培养大批年轻干部;以业绩作为评价和选拔 干部的核心标准,建立更加年轻化、技术化、独立化、梯队化的干部团队。
公司先后设立了电子采购平台、饲料管理系统、兽医服务系统、育种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 ERP(NC)、环保管理系统、分析比较系统、子公司利润管理系统,支撑集团子公司经营管理,用数据指导经营决策,实现精细化管理;关键经营指标预警推送,加强目标管理;各部门关键业务绩效指标分析,提升业务水平。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产业链建设,辐射带动东阿地区农户、合作社、养殖户等。公司通过签订定向采购合同或中间商收购等形式带动东阿及周边地区发展粮食种植业,实现了当地粮食的就地转化增值,增加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并促进了肉食品深加工、副产品加工及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为了实现沼液的综合利用,落实政府提出的“猪-沼-农”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我国生猪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仍较低。我国生猪养殖业长期以散户散养为主,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统计显示,2016年年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的养殖户为311家,占总养殖户数的0.0007%,2017年年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的养 殖户为407家,占总养殖户数的0.0011%,较2016年略有增长。 据公开数据整理,2018年出栏量较大的八家养殖企业(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 新希望、天邦股份、中粮肉食、大北农、天康生物)生猪合计出栏4,844.78万头,占全国生猪 总出栏量的6.98%。2019年该八家养殖企业生猪合计出栏4,499.93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 的8.27%,与2018年相比,集中度有所提升。从行业整体水平来看,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整体规 模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自2018年8月首次爆发非洲猪瘟以来,疫情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导致生猪产能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国内生猪存栏31,041万头,同比下降27.5%。 为稳定国内生猪生产,增强猪肉供应保障能力,政府多次强调坚持不懈抓好非洲猪瘟疫 情防控,重点围绕防疫病、稳生产开展工作。在疫情控制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 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管理、生猪屠宰监管、区域化 和进出境管理等,稳定生产发展。 在稳生产保供给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 要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带动中小养猪场(户)发展,推 动生猪生产科技进步,加快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对生猪主产区支持力度。
我国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一般3-4年为一个波动周期。 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如下波动周期:2000年至2002年、2002年至2006年、 2006年至2010年、2011年至2014年各为一个完整周期,大周期中也存在若干个小周期。2015 年及2016上半年为新一轮周期的上涨阶段,生猪价格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震荡下行,年底出 现较为明显的反弹。2017年、2018年商品猪价格整体处于周期的下降阶段。2019年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产能下降,猪肉市场供给持续偏紧,从行业整体水平来看,全年均价同比涨幅较大,2020年受新冠肺炎、非洲猪瘟等疫情影响,生猪产业复工复产受到较大影响,全年价格居高,2021年生猪产能逐渐恢复,生猪价格逐渐趋稳。
硬件装配配置系统:
1、自动饲喂系统:
2、环保系统-污水收集池:
3、环保系统-除臭、消毒设备:
4、新型智能三防猪舍“防病、防臭、防非瘟”:
牧原的三防猪舍通过高效空气过滤、智能精准通风、出风灭菌除臭,实现防病、防臭、防非瘟的功能,它不单单是防止非瘟,也能防止其他疫病。
5、独立新风系统:
独立的新风系统可以避免猪圈之间的交叉感染,同时保证每个圈、每个栏位的猪都能呼吸最新鲜的空气。
6、空气过滤系统:
牧原猪舍采用四层精密过滤系统。非洲猪瘟、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细菌拦截率高达99.3%。猪舍进风空气过滤等级为16级,接近ICU空气标准,创造洁净环境。
7、智能养殖机器人:
目前,牧原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机器人有100余种,巡检养殖机器人可以实时监测到每头猪的体温及生长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可以发送到养殖技术工人手机端,由养殖技术工人进行检测。还有清洗机器人、猪群转运机器人、捡猪机器人等智能养殖机器人,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人畜接触,提升了生物安全。
二、信息化建设相关介绍
目前企业形成了原粮行情系统、电子采购平台、饲料管理系统、兽医服务系统、育种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牧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1、食品安全信息查询平台,实现扫码可追溯,将更多安全和全程可追溯的产品推向市场。
2、智能养猪管理平台。实现对猪舍采集信息的存储、分析、管理;提供阈值设置功能、智能分析、检索、报警功能;提供权限管理功能和驱动养殖舍控制系统。
3、现代化养殖猪舍。开展了“三防”猪舍设计关键技术创新集成研究,通过“空气过滤系统”创新设计了猪舍进风端4级空气过滤技术,有效过滤病毒。采用“猪舍内精准通风系统”,避免猪舍间交叉感染。另外,通过密闭式设计工艺,杜绝了老鼠、鸟、苍蝇及蚊子等“四害”对猪场的生物安全的影响,有效提高了生物安全防控
4、智能化养殖设备。自主研发了闭式管链精准输送系统达到智能饲喂,为猪群提供高洁净成长环境,提高猪群健康,实现安全生产。目前,智能环控、养猪机器人及猪病预测模型已进入试点阶段。
5、场区环保管控系统。场区环保系统一方面采用智能水表、智能电表监测场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污水消纳状况,另一方面通过臭气治理手段除臭,去除养殖臭气对附近村民的影响,以及通过污水处理手段处理养殖污水等。
东阿牧原从区域整体产业规划的战略思维出发,以智慧牧业为核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培育优质生猪养殖、种猪培养、饲料加工、养殖技术推广等产业为基础,以互联网+种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支撑,构建牧原循环种养产业链,创建有竞争力的区域高端品牌,打造山东最先进智能的智慧牧业新样板。公司按照模块化功能设计,从原辅料采购、饲料加工、养猪生产等全链条系统化管理,目前形成了以电子采购系统、饲料管理系统、养猪管理系统、育种管理系统、兽医服务系统、宏信检测平台等为一体的牧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将更多安全和全程可追溯的产品推向市场。
三、联系我们
企业邮箱号:wz10000myq@163.com。联系电话:1775336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