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4- 21 17: 49: 22 | 来源: 党建网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江苏省南京市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更加坚实。
以学思践悟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机制,创新拓展学习载体,引导人们自觉从新思想寻策问道、用新思想定向领航。突出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江苏省南京市各级党组织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龙头作用,中心组成员带头学习思考、带头领学讲解、带头交流研讨、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学好用好《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等辅导读物,编印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手册;构建“看、听、谈、测、促”五位一体巡学考学机制,分层次常态化开展巡学旁听工作,切实压实理论学习主体责任,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面向普通党员“绝大多数”,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作用,采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交流研讨等形式,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学习;扎实开展基层党员冬训,深化校地冬训“联学共建”长效机制,打造二十余个标准化冬训实境课堂,广泛开展“中心所站主任讲理论、优秀党员代表谈体会”“我是冬训主讲人”等特色活动;注重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办好“市民学堂”“共读南京”“中华经典诵读”“金图讲坛”“宁姐137空中课堂”等品牌活动,不断增进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以研究阐释促进精准把握。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南京实践作为理论研究阐释的重点,着力研究和回答干部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丰富和优化理论供给。深化课题研究,用好南京市社科基金,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担当“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等,深化应用性、前瞻性和对策性问题研究,南京市社科基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南京实践研究》《南京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路径研究》等四十一个选题方向,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优化智库建设,通过制定落实新型智库发展规划、完善南京市新型智库管理与考核评估办法、办好《南京智库成果专报》等举措,推动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等九个新型智库结合各自研究专长,加强应用成果产出,优化社科理论传播,切实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以融合传播推动宣传普及。坚持把面对面宣讲与媒体传播结合起来,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宣传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整合南京地区理论宣讲资源,建立由市级“梧桐论语”理论宣讲团、“一区一品”理论宣讲团以及“劳模工匠宣讲团”“青年讲师团”“红色巾帼志愿宣讲团”等特色宣讲团组成的宣讲联盟,发挥好“百姓名嘴”等基层理论宣讲骨干作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六千五百余场。统筹各具特色的多元化平台载体,打造报刊台网理论传播全媒体品牌矩阵,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宣传解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办好《南京日报》“思想理论周刊”、《金陵瞭望》,刊发两百余篇知名专家学者理论文章和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体会文章。制作《思想的力量》(第五季)六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南京实践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南京电视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平台推送播出,全网总播放量超三百万人次。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制作多样化融媒体产品,邀请社科理论界知名专家制作推出二十一期“大家谈”理论微视频,由南京电视台资深记者担任理论宣讲人制作推出十六期“学习宁聚力”理论宣讲融媒体产品,累计播放达七百四十万人次,推动正能量实现了大流量。
以南京实践展示思想伟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开展专题调查研究,交流研究成果,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南京实践,把解决思想问题和破解发展难题结合起来,以现实问题的解决推动思想困扰、认识障碍的化解,将思想认识的提高转变为做好工作、服务发展的动力。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07.85亿元,位列全国大中城市十强,“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万元,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持之以恒推动系统性治理,山水城林的特色不断彰显,“环境美”的底色更加绚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养、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显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