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2- 20 09: 30: 15 | 来源: 《红旗文稿》2024/23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创新管党治党理念,健全完善制度规范,着力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发展。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健全组织体系、教育体系、监管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等方面,对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出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新征程上,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要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一、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把“无产阶级组织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成为一个严密统一的组织。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过程中较早对组织建设问题形成的认识。随后,重视党的组织建设一直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党的组织体系”这一科学概念,指出“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这不仅提出了我们党的组织体系结构,而且概括了我们党与西方国家政党的重要区别所在。长期的实践表明,只有建强、建硬党的各级组织,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首要的是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正如列宁所言:“工人阶级为了在全世界进行艰巨而顽强的斗争以取得彻底解放,是需要权威的。”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权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主席用电台发出的“嘀嗒、嘀嗒”声音指挥全党全军,全党全军都无条件执行。这一生动事例告诉我们,“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同时,还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中央和国家机关是“最初一公里”,基层党组织是“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既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也是上级党组织的信息收集员。要补齐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短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防止在组织体系建设中出现“断头路”。
二、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既要“造形”,更要“铸魂”。历史和实践证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成功经验。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协调的行动。1928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重视思想教育赋予了我们党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并用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的比喻来告诫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思想堤坝,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确保全党具有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并不容易。这就意味着,要把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固本培元、凝心铸魂,首先需要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正如马克思所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就告诉我们,要重视并积极运用先进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并指导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强调要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共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自觉,而且成为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武装体系建设的基本遵循。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必须通过集中学习、专题教育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进而把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实践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才能不断提高运用重要思想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
三、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有效的监督是推动权力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党内监督一直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宁指出,“党本身必须对它的负责人员执行党章的情况进行监督,而‘监督’也不单单是口头上加以责备,而是要在行动上加以纠正”。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我们党把实施党内监督作为开展自我革命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历史和实践证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通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不断优化、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的重要原因。
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管党治党的体系化升级。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贯通起来,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充分表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直指现代政党政治中腐败治理的世界难题和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大党独有难题,而且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执行有力的运行机制。必须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就不敢腐而言,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通过严肃查处有力削减腐败存量、有效遏制腐败增量,确保底线常在、“后墙”不松。就不能腐而言,要加强制度建设,织密制度的笼子,贯通各类监督的协调机制,形成制度治党的强大合力。就不想腐而言,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观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三不腐”机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相互联系、有机融合的统一整体。在明确其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要用“全周期管理”的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真正实现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
四、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人们行为的不确定性。一个胸怀远大理想的执政党必然重视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通俗易懂地阐明了制度在党的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地提出“制度治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等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度治党的重要性。从“党的制度建设”到“制度治党”,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的重大创新。这个创新并不仅仅是从“建”到“治”的一字之差,而是对党的制度建设的集成和拓展。它不仅包括制度体系的有效供给,而且更加注重党的建设的动态治理,从而使党的建设展现出良制与善治的有机结合。
构建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既要做好制度供给,也要注重制度执行。制度供给解决的是制度从何而来、有多少制度可用的问题。这就意味着,要用系统化思维对待制度体系建设,要看到党的制度体系建设不是各种制度文本的简单拼置,而是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的系统性整合。要注重匹配衔接、整合制度资源、发挥制度合力,从整体上形成结构化的制度安排。相对于制度供给而言,制度执行解决的问题则是已经被制定出来的制度如何落地生效。“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实践表明,提升制度执行力的基础在于树立和增强制度意识,尊崇制度、遵循制度。只有从思想深处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推动制度执行有效落地。
五、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成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摆在全党同志面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以果敢的责任担当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只有不断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责任体系,才能真正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才能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与水平。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分层分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的重要部署,为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指明了方向。分层分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重点是明确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落实各级纪委的监督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的管党治党责任、党员干部的具体责任。历史和实践表明,一旦责任出现空转,全面从严治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根据职责分工,尽心尽力知责、担责、履责,牢牢咬住“责任”二字不放,切实将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落实责任一贯到底、不打折扣,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实践证明,健全责任体系必须高举问责“撒手锏”,强化刚性约束。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健全精准科学的问责机制”的重要要求。这不仅传递了严肃问责的鲜明信号,而且推动全党更加鲜明地树立“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导向。在严肃问责的同时,还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对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创新探索、出于公心不谋取私利的行为,要敢于容错免责,真正实现严管与厚爱相结合。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苏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江苏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