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市“种植+养殖”奏响农牧循环发展“进行曲”
2024- 12- 05 15: 28: 18 来源: 昌邑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近年来,昌邑市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盐碱地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大力发展耐盐碱饲草种植,走出一条“规模养殖、草畜结合、龙头带动、循环发展”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发挥盐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牧草产业

一是以牧草种植改良盐碱地。充分利用季节性农闲田,引进抗旱耐盐碱优质饲草品种,草田轮作,盐碱地改良效率大幅提高,重盐碱地块土壤含盐量从10‰以上降到1.7‰以下,土地复种指数增加100%。依托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工程体系,优化集成淡水压碱、节水灌溉、科学精准施肥、绿色生物防控与粪土还田等现代农业技术,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10%-20%,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减少10%-15%,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使盐碱地变为可种植粮经作物的优质地。目前,昌邑市拥有推广改良完成的饲草生产基地2.8万亩,其中规模化种植苜蓿2.65万亩,亩均青贮苜蓿产量达到1.9吨,亩均增加收入300元;种植多年生黑麦草0.15万亩,亩均黑麦干草产量达到0.5吨,亩均增加收入450元,兼顾生产与生态,成为山东省盐碱地改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典范。

二是以牧草加工实现盐碱地综合利用。通过土地集中流转、生产服务托管、技术设备集中投入等方式,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新型组织架构,实现党支部领导下的规模化治理、集约化经营。积极开展加工技术集成,饲草品质大幅提升,产草量较以往提高5%-10%以上。通过购买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和扩建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耕、种、管、收、裹包青贮、储存、销售全程“大机械”化作业体系和现代化配套灌溉设施。采用引淡水压碱、测土配方、机械化统防统治、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措施,为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工程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现拥有农机作业设备136台套,牧草专用机具14台套,苜蓿种植示范片区全部采用机械化生产,实现“两全一高”现代化标准模式。抢抓畜牧市场对高品质苜蓿有较大需求的机遇,建立种植、贮存、加工、销售完整链条,以比国外苜蓿价格低三分之二的优势,迅速打开国内销售市场,每年收入4000多万元。

三是以科技创新赋能牧草产业腾飞。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密切与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推广单位联系合作,加大牧草种植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科研团队长期驻扎一线开展技术研发,推动形成牧草“产学研”产业链条,在昌邑市挂牌成立“盐碱地草牧业试验示范基地”“牧草试验示范基地”和“博士科研工作站”。成功申报全国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示范县,在山东省以昌邑市为中心,辐射带动东营、滨州一体化发展黄河三角洲草牧业高效发展示范带。先后承办黄河流域草牧业现场观摩暨示范创建工作推进现场会、全省优质饲草生产利用技术培训班暨盐碱地草牧业现场会、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进展情况交流会议,对草牧业生产进行现场指导,为昌邑市草牧业发展提供“智力引擎”。

二、建设肉(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现代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一是加快肉牛产业发展。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昌邑市肉牛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现有肉牛总存栏10000头,规模化肉牛养殖场7家。山东雅拉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元,年提供进口海福特母牛1.2万头;鲁潍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2.1亿元,存栏西门塔尔.海福特等品种肉牛3000头,雅拉肉牛繁育场现存栏3751头,已成为潍坊市重要的基础母牛进口繁育销售基地。昌昊综合养殖场总投资0.5亿元,存栏安格斯肉牛1500余头,采用“寄母还犊”和“托牛所”等多元化养牛模式,联合山东胜伟集团、雅拉集团等肉牛进口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的四方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农担和金融政策,发展肉牛标准化养殖,全力将昌邑肉牛产业打造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助力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

二是打造优质奶源基地。通过引进重大奶牛项目,昌邑市奶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有荷斯坦奶牛1.6万头,其中基础母牛0.87万头,年产鲜奶9.5万吨,年产值超过4亿元。其中雅拉奶牛牧场项目总投资9.8亿元,现存栏1420头,月产奶量300吨,满产后年产鲜奶可达2万吨;优然牧业1.8万头奶牛牧场项目总投资8.3亿元,现存栏奶牛1.45万头,今年以来实现奶产量8.5万吨,满产后年产鲜奶可达10万吨, 来自优然牧业的“昌邑鲜牛奶”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三是加粗延伸产业链条。引导畜牧企业通过产销衔接、精深加工、融合发展等途径,不断延伸完善牛产业链条。支持屠宰加工企业推行“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  鲜上市”模式,大力推动畜产品供应由“调畜禽”向“调肉”转变,由热鲜肉向冷鲜肉转变,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依托硕昌食品、雅拉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集“种植、养殖、加工、餐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企业,推进畜牧业与加工业、餐饮服务业融合发展。

三、发展绿色高效畜牧业,构建种养结合新格局

一是打造草牧循环一体化产业。带动企业与周边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形成“青贮玉米种植-饲草收购-奶牛养殖-沼肥还田”的农牧配套、种养肥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流转承包周围农田1万亩种植作物用于养殖饲料,畅通粪肥还田渠道,建设配套管网设施,通过管网式、拖管式施肥和固体粪肥机械撒施等方式合理增施粪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粪肥还田利用成本,实现种养循环一体化。

二是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立足资源优势,以探索实施总投资6400余万元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契机,加大畜禽养殖环保治理力度。采用“4+N”模式,支持和培育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4处粪污集中收集、综合处理、粪肥和肥水还田施用设施设备等,引导全市67家(N)养殖场根据养殖畜种与规模,配建粪污处理设施,以点带面推进全市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畜禽粪污处理方式逐步由单一的农家肥向多元化生产的沼气、有机肥发展,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加快畜禽粪污由“治”向“用”转变。

三是打造特色农牧品牌。坚持改良利用结合、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在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基础上发展多样特色产业,打造畜禽产品品牌和领军企业品牌。创新发展“盐碱地+文旅”新亮点,创新设置“盐碱地乡村游”IP,实施“丰收坛”“稻香渔歌”等项目,举办“苜蓿文化节”,开发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垂钓、亲子教育等盐碱地新业态,形成“宿在民居、乐在乡间、游在田园”文旅品牌。

(昌邑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