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 27 11: 23: 08 | 来源: 农民日报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农历新年将至,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南村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动监站”)却格外忙碌。“马上春节了,畜禽调运和屠宰量增大,我们除了做好动物检疫工作外,还要挨家挨户宣传动物防疫知识。虽然工作量大,但如今站里各种检验设备和生活设施齐全,所有工作都井然有序。”南村动监站站长王卫说。
动物防疫关乎养殖业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而在基层一线,完善的防疫队伍和良好的防疫基础条件是动物防疫的重要保障。“青岛市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去年7月,市农业农村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基层队伍和基础条件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化动物防疫基层队伍和基础条件(以下简称‘双基’)要素保障,推动提升基层动物防疫能力水平,保障基层动物防疫平稳高效进行,为守牢全市动物防疫安全防线打好人才基础。”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袁瑞先介绍。
“当前我们面临的动物防疫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主要是规模较小、养殖方式比较落后的散养户仍然大量存在,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人兽共患病风险持续存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市位于我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的东线上,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随候鸟迁徙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加之青岛市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随着对外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增多,境外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增大,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巨大的动物防疫压力必须有充足的人员和物质条件保障。目前,青岛全市设有52处基层动监站,承担着全市动物免疫消毒、疫病采样监测、流调、临栏检疫、疫情应急处置以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牧业生产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兽药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等直接面对养殖场(户)和相关生产经营主体的工作。
“我们这个动监站覆盖1个乡镇的145个村,平均每天需现场办理50多起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许可,采集近20份各类样品进行检测。一旦突发动物疫情,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指导处置。工作半径一般在25~30公里,任务繁重艰巨。”王卫坦言,新形势下,基层动物防疫能力要素保障迫切需要得到强化提升。
然而,要想提升基层动物防疫能力要素保障,必须加强动物防疫机制建设。《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动物疫病联防联控责任机制。严实属地管理责任,夯实部门监管责任,压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将人兽共患病纳入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同谋划、同部署。强化全链条监督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养殖、屠宰、运输、无害化处理等全环节互联互通,免疫、检疫、监管、执法互为印证的动物疫病闭环管理机制。
在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青岛疫控中心”)的档案室里,52份党建共建协议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疫控中心与山东省动物卫生技术中心和青岛各下辖区(市)共同签署的。我们通过党建引领,将三方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联互动,力求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检疫铁军’。”青岛疫控中心主任李彦说。
在党建共建局面下,三方积极互联互通,加强“双基”建设,做到了检疫窗口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程序规范化、服务便民化和监督公开化,为青岛市使用无纸化动物检疫证明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助力全系统动物检疫工作提质增效。同时,三方还共同开展“四下基层”调研、“汪汪行动”乡村行、科普宣传赶农村大集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50余次,以党建统领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思想统一推动“双基”建设稳步推进。
充足的人员保障是基层动物防疫的重中之重。但当前,我国动物防疫基层队伍存在人员不足、年龄老化断档、专业技能不强等问题。为此,在动物防疫基层队伍建设中,青岛市将保障人员力量和提升专业技能作为重点抓手。
统计数据显示,青岛市7个涉牧区(市)的疫控中心、动物卫生检疫中心、实设的52处基层动监站,“双基”建设之前,在岗人数为330人。
为解决人员队伍问题,青岛市计划用3年时间配齐配强动物防疫基层队伍,并根据辖区内畜禽养殖种类、养殖密度、疫病流行态势、监管指导区域等因素,健全442个监管网格,实现“网格全覆盖、资源共分享、管理无盲区、责任可追究”。同时,组织全市47家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264家动物诊疗机构、1032名执业兽医、587名乡村兽医作为全市动物防疫的补充力量。“双基”建设实施后,基层防疫力量得到提升。以即墨区为例,仅去年一年,即墨区基层动监站就增加了10人,农业农村部门新入职的畜牧兽医相关专业人员均到基层动监站参加基层实践锻炼,有效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
为激发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青岛市还积极统筹资金,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安全协管员补助政策,以稳定专业防疫队伍。2024年,青岛将市级定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600元提高至3200元,并鼓励区(市)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协管员薪酬合理增长机制。
“现在我们每个月拿到手的补助有3000多元,年底还有奖金,待遇有保障。”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大场动监站协管员高金波说。
在提升动物防疫基层队伍的技术能力方面,青岛市、区(市)两级协同,推进领军人才、师资人员、骨干人员培育工作,通过专题培训、竞赛、比武、演练等多种方式,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临床诊断、疫病监测和应急处置等能力。同时加强理论培训,确保全市307名官方兽医每人每年参加在岗培训时间不少于60学时,让全市动物防疫队伍实现政治素养、业务知识、专业技能、行风作风全面提升。
位于平度市南村镇希望路上的南村动监站是一栋崭新的白灰色小楼。走进小楼,一层的检测实验室中,恒温恒湿培养箱、离心机、解剖台、灭菌锅等基础检测实验设施设备齐全;走上二楼,员工宿舍环境温馨,在三楼的大会议室中,联网的电视大屏不仅能让基层站在疫情发生时第一时间与专家连线进行有效处理,还是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培训时的利器;走进楼后的小院儿,宽敞的院中停放着两辆防疫专用汽车,而在院边业务大厅旁边的应急物资储备库中,则整齐有序地存放着各种必需防疫应急物资。
“经过基础条件改善,现在站里的办公和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还配齐了无人机、手持终端、工作记录仪、实时监控、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等信息化、数字化监管设备,大家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不少。”南村动监站协管员董恩冰说。
2024年,青岛市对所有基层动监站进行完善设施、规范制度、提升设备的标准化建设。为支持尽快完成标准化建设,让基层动监站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青岛市财政安排资金1040万元,对通过市级验收的达标基层动监站,按每处20万元给予奖补,目前,全市52处动监站已全部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
防疫物资是基层动物防疫的基础保障,但现实中,往往存在防疫物资管理不当、物资失效等情况。去年,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印发了《山东省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规定》,以加强全省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规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青岛市在“双基”建设中,将应急物资储备库改造纳入其中,并统筹各区(市)利用生猪调出大县等项目的部分奖励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和物资库改造。其中,仅平度市就拿出240万元对15个动监站进行了物资库改造。如今,青岛市已建立市、区(市)、基层站三级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并利用数字化系统,对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和物资进行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处置能力。
实验室检测是动物疫病监测的重要环节,但在“双基”建设以前,青岛各区(市)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基本是在办公楼的基础上改造建成的,均未达到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设要求,存在病原微生物外泄引发生物安全事件的风险。
为此,青岛市财政统筹中央动物防疫补助经费,支持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更新配齐满足人畜共患病和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所需设施设备,完成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设。截至目前,青岛市已建成市本级、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平度市和莱西市共5个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兽医实验室,增加了检测病种,拓宽了检测范围,进一步提高全市基层对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人兽共患病风险因素的快速感知和识别能力,有效杜绝病原微生物外泄风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