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包含了哪些战略部署?
2025- 02- 14 09: 30: 20 来源: 贵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明确了文化发展的方向,而且涵盖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战略部署。这些战略部署全面铺展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框架和整体布局,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体现了目标与路径的一致、宏观与具体的融合、整体与重点的统一。

理论武装与思想引领:筑牢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理论武装与思想引领是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要求,是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的根本之策。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将党的理论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为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筑牢文化建设思想根基。通过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确保文化发展的方向始终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使其成为法律规范的重要价值导向。融入社会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融入日常生活,使其成为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增强善于斗争的能力。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理论创新与文化传承:构建文化发展的支撑体系。打造更多文化精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体制机制的完善能够为文化创新、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文化传承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另一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贯彻落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为文化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播体系与国际视野:拓展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布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通过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让中国声音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响亮,让中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构建与全媒体生产传播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全面推动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通过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通过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战略部署,不仅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更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这些战略部署的指引下,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活力充沛,文化自信更加坚定。随着这些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我们必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作者单位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