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价格回暖,肉牛产业何时走出“寒冬”?
2025- 04- 28 09: 34: 15 来源: 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超市内,消费者正在选购牛肉。

“牛价终于支棱起来了!”吉林省龙井市老头沟镇泗水村养殖户刘军去年春天购入了90多头育肥牛,现在正准备陆续出栏。“出栏价较一个半月前每公斤涨了六块钱,去年低价买的小牛育肥现在每头能挣四五千块钱。”刘军脸上洋溢着喜悦。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行情低谷后,牛肉价格迎来了“触底反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5年第16周(2025年4月14—20日)牛肉批发市场周均价61.44元/公斤,环比涨0.3%,为连续6周小幅上涨,累计涨幅7.4%。截至4月23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平均价格62.5元/公斤,比前一天上升1.2%。

那么,牛肉价格为何上涨?这波涨价会持续多久?此次涨价是否意味着肉牛产业走出“寒冬”?为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牛肉价格持续回暖

“牛肉价格几乎一天一个样!”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批发商孙京伟感慨道。据他介绍,连续二十多天来,牛肉价格几乎以每天1元/公斤的速度上涨,截至4月20日,牛肉价格已从涨价前的48元/公斤左右,涨至58-60元/公斤。“牛肉价格涨上去了,销售量稍微降了点,现在每天大概能卖20-30头。”

“通常情况下,每年春节后到8月份是牛肉销售淡季,往年这个时候牛肉价格往往呈下降趋势,但今年牛肉价格却不降反升。”孙京伟介绍,2019年到2022年那会,牛肉价格几乎稳定在60元/公斤左右,上下浮动很小,仅在1-2元/公斤的范围内波动。从2023年开始,牛肉价格大幅下降,去年六七月份甚至降到了42元/公斤,直到十一月份才略有上涨,而今年则短时间内大幅上涨,目前已涨至两年前的水平。

与此同时,活牛价格也同步上扬。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4月第3周主产省份活牛价格26.55元/公斤,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5.8%。

“活牛价格涨得可不少,现在价格大概在28元/公斤,要是品种好、牛又肥,能卖到30元/公斤。”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石头城子村贩牛经纪人赵洪河从业已近30年,他告诉记者:“这次涨价涨得很突然,前些年牛肉价格总体呈逐年上涨趋势,2020年左右涨到最高峰,牛犊的价格一度涨到将近60元/公斤。从2023年开始,活牛价格连续下降,但2024年末到现在,活牛价格每公斤涨了10块钱左右。”

那么,牛肉价格反弹,养殖户是否能实现扭亏为盈?

“按照现在的价格,养一头五六百斤的牛犊,养半年左右长到一千三四百斤卖给屠宰场,每头能赚1000多块钱;养一头三四百斤的牛犊,养一年能赚两三千块钱。”赵洪河介绍,之前牛不值钱,很多人都弃养了,现在养殖有了利润,养牛的人自然就多了,“交易量也不错,拿到市场上想卖的牛,60%-70%都能成交。”

随着肉牛养殖亏损逐步减轻,部分地区在育肥环节已经扭亏为盈。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监测,今年第16周,山东活牛出栏均价为26.4元/公斤,按肉牛养殖22-25元/公斤的盈亏平衡区间来测算,监测县中超过9/10地区肉牛养殖已进入盈利区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调度显示,当前四川活牛价格为25.3元每公斤,连续6周上涨,肉牛规模养殖场实现止亏。

对于养殖户而言,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亏损后,此次价格反弹无疑带来了曙光。

“去年这个时候两个月大的小牛犊也就卖千把块钱,今年能卖三四千!”去年,由于价格低,吉林省磐石市宝山乡锅盔村养殖户刘海涛卖掉了自家100多头育肥牛,最近价格涨起来了,又陆续购入了60多头牛育肥。

牛肉价格还能“牛”多久?

2023年以来,受低价进口牛肉冲击,国内牛肉价格大幅下跌。然而,近期牛肉价格却“触底反弹”,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近期牛肉价格恢复性上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预警团队牛羊肉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朱聪分析,一方面是前期存栏下降对供给的影响,一般来说,春季是牛羊补栏的旺季,但从2023年开始,牛肉价格持续下降,这对养殖户造成了较大冲击,导致存栏母牛和牛犊数量的减少,到了今年补栏旺季,牛源出现短缺,使得活牛价格上涨,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下游牛肉价格的上涨,所以,今年先是活牛价格上涨,然后牛肉价格跟涨。

朱聪表示,另一方面,从进口来看,今年1—3月,我国牛肉进口68万吨,同比降11.6%;进口额34.9亿美元,同比降5.3%;牛肉平均到岸价为5.1美元/千克,同比上涨7.3%。牛肉进口价格上涨,但是进口量在下降,这也是助推国内牛肉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

“从国际牛肉价格来看,今年国际市场价格呈现上涨趋势,对国内牛肉价格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预警团队牛羊肉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春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主产国巴西活牛供给较为紧张,价格由之前的下降转为上涨,澳大利亚供给相对稳定,但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都较大,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总体而言,国际上出口国家的牛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牛肉价格提升。

那么,后期牛肉价格还会再涨吗?

朱聪分析,从存栏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末肉牛存栏量同比下降4.4%,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降3.5%,且相较2024年末,今年一季度牛存栏数量继续下降。这是因为2023年以来的牛肉价格持续走低导致部分中小养殖户退出,整体来看,今年牛肉产能较去年有所下降,预计今年牛肉产量也会低于去年。

“从价格来看,后期牛肉价格是否会延续上涨还要看消费端的情况,但目前看今年牛肉价格有望止跌回稳。”朱聪表示,下半年进入牛羊肉消费旺季时,养殖户能否盈利还取决于后期价格的走势,因此,建议养殖户谨慎看待目前牛肉价格好转,不要盲目扩大存栏数量。

提质增效是产业破局之道

肉牛生产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价格持续下行,肉牛养殖陷入亏损的背景下,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印发《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从稳定基础产能、降低养殖户饲草成本、促进牛肉消费等方面多措并举促进肉牛养殖脱困。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牛肉产量小幅增加,2024年牛肉产量达到779万吨,比上年增长3.5%。

产业低谷是危也是机。在养殖者深陷亏损、产业发展承压的阵痛期,肉牛产业也在进行结构优化。

“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很多养母牛的养殖户有恐慌心理,加速了母牛淘汰的步伐,特别是半农半牧区和农区淘汰的比例要大一些。通过这些调整,相对落后的产能被淘汰,精品的母牛都留下来了,对目前牛群的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优化作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李俊雅说。

那么,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首先要练好内功。”李俊雅表示,应抓住当前调整的契机,进一步优化牛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拓展产业链利益空间。

“在饲料方面,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饲料资源,通过科学调整饲料营养技术配方,在保证牛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对圈舍设计进行优化升级,推动养殖方式向高效益方向转变,包括配套的疫病防控技术等也要同步跟进,此外,积极开展杂交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李俊雅说。

“完善肉牛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同样重要。”李俊雅表示,要从组织、协会以及政府层面,积极引导繁育、育肥、加工、市场、深加工等产业链各节点利益的合理分配机制,各环节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这样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肉牛养殖以中小散户为主,规模化程度依然较低。面对波动起伏的市场,提高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殖户应根据资源条件,合理安排生产规模,加快新技术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关注市场信息,优化牛群结构,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李俊雅说。

从长远来看,肉牛产业发展可期。当前,我国牛肉消费已从之前的群体性消费变为全民性消费,从季节性消费变为全年性消费。目前国内牛肉人均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不及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作为优质动物蛋白来源,牛肉消费还有不小的提升潜力。

肉牛产业在经历风雨洗礼后,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产业提质增效,需一直在路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侯雅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