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
我国畜牧业人工智能数据孤岛尚未打通
2025- 05- 27 09: 17: 34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此举清晰勾勒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近年来,在我国畜牧业领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在畜禽表型测定、行为识别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助推传统畜牧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催生行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治理体系的深度变革。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畜牧领域人工智能发展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从思想认识到宏观战略,再到底层能力,都远远不足,还不具备大范围实践应用的坚实基础,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质的飞跃。”近日,第四届(2025)畜牧业数智化大会在山东青岛成功召开,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表示。

从生产端看,畜牧业智能化装备水平不高,生产数据积累和共享不充分,相关基础理论、底层算法更为薄弱,仍然处于点上应用阶段。从管理端看,政务系统和企业经营主要使用传统信息化手段,依托深度学习的大模型等智能决策系统研发滞后,成熟案例不多。从服务端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畜牧业人工智能数据孤岛尚未打通,应用场景覆盖不足,用户体验还有差距。

应该说,数据孤岛的存在与人工智能的技术架构差异、数据存储多样性、缺乏统一接口标准、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以及企业自身问题与行业标准问题密切相关。面对全球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国畜牧业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畜牧业人工智能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立足国内畜牧业实际,扎实研究、大胆尝试、谨慎验证、良性竞争,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见效,避免一味求大、盲目投资上项目。”左玲玲建议,下一步,需要深入开展畜牧领域人工智能发展规律研究,聚焦重点区域,加强畜牧兽医智能化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务实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畜牧业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高水平智慧牧场,以人工智能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对此,左玲玲希望行业内携起手来,共同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强化政策引领,营造良好环境。目前农业农村部启动编制“十五五”智慧农业规划,加快推动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各地要主动储备,积极谋划,加强数字化通用标准规范建设,积极争取扩大畜牧业智能装备补助范围,引领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促进数据平台互联互通。

第二,突出应用导向,开展技术攻关。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养殖场户技术需求,沉下心来开展底盘技术攻关,聚焦精准饲喂、智能识别、智慧推广等重点环节,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扎扎实实做好高质量数据积累。全国畜牧总站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过程中,积极代表行业发声,让科技成果更接地气。

第三,深化场景赋能,释放发展潜力。畜禽养殖作为传统的产业,面临着效率较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应尊重产业规律,贴合畜禽养殖真实需求,切实深入生产一线,以场景驱动融合,以需求牵引创新,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适宜场景应用落地,让技术创新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第四,强化数据支撑,打牢创新基础。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和优化,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分类预测决策的功能。畜牧业数字化离不开产业链大数据支持。我们要保持开放共享的心态,以促进产业实际应用为目标,实现高质量数据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有序流动。

“人工智能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蕴藏巨大创新动能,但其与畜牧产业的有机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业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生产智能化不是大概念,而是畜牧业新质生产力的生长点。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分析研判形势,深化合作共赢,共同拥抱智慧畜牧业发展的新机遇,才是务实的选择。”左玲玲表示。(记者 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