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 02 11: 46: 37 | 来源: 省局畜牧处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2025年上半年,全省生猪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向精细化分工、产业链运营方向转型升级速度明显加快,养殖效率持续提升。2025年下半年,猪业供给端过剩和终端需求疲软态势仍存,从业者需通过技术升级或重塑合作模式提升竞争力,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计划,把握结构性机遇。
一、2025年上半年猪业发展形势
(一)产业基本情况
6月末,全省生猪存栏2578.2万头,同比增长2.1%;能繁母猪存栏270.2万头,同比增长3.5%,产能基础稳固。规模化养殖占比达77%,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优秀的规模猪企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升至26头,断奶仔猪成本降至250元/头,育肥猪料肉比优化至2.38:1。
2025年上半年,行业规模化加速深化,以精细化分工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明显加快。合作放养、喜母优培、孕母快繁、二次育肥等精细化养殖新模式进一步发展,新型“产业链平台+合伙人服务团队+家庭农场”放养模式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激活闲置产能成效显著,倒逼饲料、兽药、动保等猪业服务重构,去业务员、去经销商等中间环节的“厂链直供”成为趋势。
(二)上半年行情变化特点
2025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整体表现弱于去年同期,受生猪价格下行影响,养殖效益收窄,二季度自繁自育、外购仔猪育肥、规模场头均盈利分别为107元、40元和110元,分别比第一季度减少65%、78%和44%。整体看,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受春节消费拉动,1月份生猪价格维持在16元/公斤,春节后消费持续疲软,2月中旬至5月,猪价在15-15.5元/公斤区间内小幅震荡,6月跌破15元/公斤。上半年饲料及原料价格同比均下跌,1-6月份玉米、豆粕、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分别为2.29元/公斤、3.37元/公斤和3.30元/公斤,同比分别跌4.58%、6.39%和3.23%,饲料成本下降推动育肥成本持续低位运行。仔猪价格高位攀升,2月上旬7kg仔猪价格一度涨至590元/头的高位;3月回落至470元/头后迎来第二轮上涨,在550元/头左右的高位徘徊后,5月中旬后开始回落,连续8周下跌,6月底降至每头450元以下,较上半年最高点相比,跌幅超20%。
(三)存在的堵点难点
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品种改良、模式变革、成本控制等因素提升了生产效率,产能持续释放;另一方面,国际形势、消费升级、老龄化、健康饮食等因素显著抑制肉制品消费复苏,肉品餐饮需求恢复缓慢,价格承压明显;特别是复杂的国际形势叠加疫病、行情风险和环保压力,养殖风险和变数增加,区域产能波动较大。
产能调控难度加大。合作放养、二次育肥、喜母优培、孕母快繁等精细化新模式释放了养猪生产力同时,彻底改变了传统自繁自育的架构,以及母猪、仔猪、肥猪利用周期和运行方式,传统的“能繁母猪”这个“总开关”和“按头统计”在一定域内可能出现“失灵”现象,增大了产能调控的难度和变数。
二、2025年下半年猪业展望
2025年下半年生猪价格有望止跌企稳后小幅回升,窄幅波动,市场整体将保持平稳运行,预期均价同比降幅或达15%,行业盈利进一步收窄至80-100元/头。二次育肥集中出栏(9-10月)或引发价格踩踏;近期国家出台政策限制二次育肥,引导控制出栏活重在120公斤左右,三季度供过于求的局面或有所缓解。
具体而言,7-8月:夏季高温抑制消费,猪价或维持14.0-15.5元/公斤区间震荡下行;
9-10月:受天气转凉消费拉动,叠加产能释放高峰,生猪价格或在13.0-14.50/公斤徘徊;
11-12月:受冬季疫病防控压力,中小场户或进一步加速出栏,加之腌腊肉启动,价格有所回升,均价有望回升至15元/公斤以上。
三、产业发展建议
(一)适当控制生猪产能。
(二)加速精细化分工转型。在夯实合作放养基础上,加快推进“喜母优培”“孕母快繁”等新质养猪模式转型,特别是引导传统中小规模种猪场、自繁自育中小场户转型升级,实行精细化分工协同生产,提升产业区域的组织力,鼓励“农户”向专业化的“农匠”转型。
(三)深化产业链协同增效。强化链主企业引领作用,支持围绕青岛打造胶东生猪产业链集群,围绕临沂打造鲁南生猪产业链集群;引导家庭农场升级,支持老旧猪场工艺改造、模式升级,引进配套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系统,提升生物安全水平,打造一批适度规模生态型家庭农场。
(四)推广绿色节粮高效养殖。围绕生猪产业链平台推行绿色节粮高效养殖,示范开展提效节粮、开源节粮、优化结构节粮,降低养殖业豆粕依赖和与人争粮压力;配套集成自动化环控、智能化养殖、数字化管理技术,建立养殖效率综合评价体系,科技赋能降本提效。
(五)聚势“走出去”“请进来”。山东不仅拥有饲料、兽药、动保和屠宰加工等传统优势,近年来在生猪产业链发展方面创新拓展,构建了业内先发比较优势。建议整合资源和市场优势,或出省和出国开展技术和模式输出,或建立异地种源基地,或引入外部资源、优化内部资源,采用“市场+种源”模式,围绕产业链重塑山东猪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山东省畜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 主笔:周开锋)